玉器纹样发展(玉的纹路怎么看)
导语:如何从纹饰上判断玉器年代?以虎为例,为您解读
以虎为题材的玉器,自殷商一直不断,及至战国和西汉变得罕见,所知仅在秦代遗址中出土两件。学者周南泉在紫禁城发表的《 从断代角度看玉器中的虎 》一文中有如下考证。
秦 玉虎 陕西省西安市秦代遗址出土
进入东汉及其后的魏晋,玉器上的虎形象复有所见。其中以虎为题材的玉器有四件最为典型,可代表此期玉虎的风格特点。一件为虎形玉镇纸,玉虎作蹲坐态,以简单的数道阴线刻画出虎之目、耳和足爪等。此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汉 卧虎玉镇 高三・九厘米 长四・六厘米 宽二・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东汉 玉熊虎螭相戏纹牌饰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二是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一件扁平长方形玉器,长13.9厘米,宽3.3厘米,正面以浅浮雕加阴线刻一幅“虎、熊、螭三兽相戏斗图”。其中,一虎居右侧,形作侧身侧视、欲跳跃状,以圆圈之两侧各有一条向外伸展并略上扬的延长线为目,尾上翘并卷至背,从颈至臀部间有八组用双线阴纹组成的斑纹,尾上有两组竹节式纹,足侧和头颈间各有一列以若干平行短线组成的毛纹,身侧饰有流云纹。
东汉 白玉虎纹璜及纹饰拓片 高 三・九厘米 宽七・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东汉 白玉虎纹璜及纹饰拓片 高 三・九厘米 宽七・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三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虎纹玉璜,玉璜呈半瑗形,两面纹饰不同,一面饰流云纹,一面饰一虎纹。所饰虎,以剔地阳纹加阴线而作,虎形及虎身上的纹饰与前述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那件“虎、熊、螭三兽相戏斗图”上的虎相似,唯不同的是此虎背有似翅的凸脊,虎斑纹较细密,尾上不是饰竹节式纹,而是用双线纹刻画出如真虎相仿的斑纹。
四是虎作“四灵”之一的形式出现在玉器上,所饰虎形与纹与上述第二、第三器相同,唯身上有毛羽纹等略异。
汉 玉「四灵」纹环及拓片 直径一〇厘米 内径五・三厘米 厚〇・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汉 玉「四灵」纹环及拓片 直径一〇厘米 内径五・三厘米 厚〇・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从上述四件以虎为题材的玉器来看,东汉至魏晋时的玉虎及虎纹,较前期又有新的发展演变,主要有如下几点:(1)此期玉虎又与殷商期一样,复出一种圆雕的虎,但此时的圆雕虎,作蹲坐式,造型简朴,纹饰简练,与殷商圆雕玉虎有鲜明的不同。(2)此期出现的带虎纹玉器,是以往玉器中不见的,并为后期带虎纹玉器的出现开创先例,所见带虎纹的玉器有玉璜、玉瑗、玉饰物等。(3)此期玉器上的虎纹,虎皆作侧身侧视、跳(或飞)跃状,以双阴线刻画出弧形虎斑,以短平行线刻画出毛纹,以圆或椭圆形目两侧再加饰一上扬单线纹,有的虎背有羽翅等。这些虎纹特点在此前也是不见的。
(4)此期玉虎或虎纹,如果说以单组出现还不能肯定它是神兽的话,那么以“四灵”形式出现的玉虎说明,至晚在汉代,虎已从普通动物上升为具有特定含义的“四灵”之一,也就是说,虎已升格为神灵。(5)此期玉虎的复合形式和内容也有变化,新出现的复合对象有螭、熊、青龙朱雀、流云等,其中复合对象中有龙和螭,说明由战国时出现的虎向螭、龙转化的又出现螭、龙、虎各自分离为一动物的转变。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