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文言语法有哪些(文言文的词法句法)

​语言的语法构造比语言的基本词汇变化的还要慢。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指出。

语法构造是许多时代以来形成的,它在语言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当然也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善和改正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但是,语法构造的基础在很长的时期中都保留着,因为历史证明,这些基础能够在许多时代中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将语法的归结三点:

一、语法构造的变化比基本词汇的变化要慢;

二、尽管慢,它还是在发生变化,逐渐改正着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

三、语法构造一旦形成,会在很长时期中保留着。

国风——语法构筑语言之美

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卜尔万寿无疆”的话。《诗经.小雅.楚茨》中有“卜尔百福”的句子。句中的“卜”愿意是占卜,事先猜想的迷信活动,在上面语句中可理解为祝愿的意思;“尔”是第二人称代词。可见,“卜尔百福”等句子是兼语式结构。这种兼语式结构,一直沿用至今。如:人们常说的“祝你幸福”、“祝你工作顺利”等等。由此也可看出,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为稳定的。

现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是由古代汉语语法的构造的延续和变化而来的。语法构造缓慢的变化性,决定了古今语法不同的一面。二者相比是大同小异。大同的方面,不妨碍读古书;小异的方面,不清楚、不明白,妨碍读古书。所说的“小异”,就是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文言语法的特点。

语法特点

第一、文言句子,差不多都带上一个或几个之、乎、者、也、矣、焉、哉之类的文言虚词。这类的虚词大约有六七百个。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少者有一二种,多者达二十左右种。不了解这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就显得特别难。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把六七百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掌握。首先,当务之急要掌握五十多个古人最常用的虚词。如之、者、以、与、则、而、于、何、孰、是、所、耳、夫、诸等等;然后在逐步掌握一百左右个常用的虚词,逐步更多一些,循序渐进,以求实效。

第二、文言用词规则,较今天也有些特殊地方,主要表现在实词的活用。如名词用作动词性谓语、名词用作状词、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以及“数”的表示法等等。以上情况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文言文的阅读。

陈涉起义

《陈涉起义》中“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吴广故意屡次说自己想要逃跑,使将尉发脾气。)

句中的“忿恚尉”,从形式看是动宾关系;按照主动理解就是发怒将尉,显然和文中语言不通顺。“忿恚”也不能带宾语,所以,按照主动句去理解,就解释不通。理解了文言用词规则,从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特点就是主语使宾语发生谓语表示的行为动作)上去分析,便迎刃而解。结合上文“广故数言欲亡”,按照动词使动用法解释“忿恚尉”就通顺了。

第三、文言造句规则,较今天也有些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判断句式、被动句式、习惯格式、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及句子的特殊结构等方面。文言造句规则涉及面很广,对此若不熟悉,也是影响文言文阅读的又一要素。

诗经.硕鼠

《诗经.硕鼠》中“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多年地侍奉你,一点也不肯体恤我。)

句中“莫我肯顾”,从形式上看,我是主语,顾是谓语,若理解为不我肯体恤,不仅句意不通,也不合乎语法规则,因为起否定副词作用的无定代词“莫”不能修饰人称代词“我”。从上句中可以看出莫我肯顾是个否定句,因为文言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经常前置,所以“我”不是句子中的主语,而是动词“顾”的前置宾语。译为“不肯体恤我”,句子就通顺了。

通过上述简单的阐述文言用词法的语法特点,理解文言语法特点,逐渐打开文言文整体结构,逐步就能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理解更多关于语法的知识,让你逐步爱上古代文言文,感受文言之美。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