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孔子为什么写论语(从《论语》看孔子)

导语:理解《论语》第三篇第10章-为何孔子对于祭祀不欲观之?

原文: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孔子说:“举行禘祭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看不下去了。”

逐句解释:

禘自既灌而往者

禘(dì):一种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隆重祭礼。鲁国国君有僭越礼法的行为。

灌:祭礼开始时,给受祭者献酒的仪式。

禘祭仪式隆重,献酒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程序。

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认为诸侯僭越,而且也缺乏虔诚,故不忍再看。

心得总结:

在古时,人们很重视祭祀。春秋延续着周朝的礼仪制度,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君权神授,以及对天地的敬仰。由于祭祀根据天子和诸侯有不少的规范,在本章中,鲁公的行为有超越诸侯礼仪的行径,因此孔子才看不下去了。

古时候,人们还是非常讲究尊卑有序的。什么人该什么样的穿戴,该什么样的祭祀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越级,即为不敬。从现代社会角度看,这一套是封建思想,已然过时,但其中亦不乏有可取之处,即人应当表现出与身份相符的样子来。

孔子对于禘祭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懈怠和不敬,也表示出愤慨。祭祀仪式尚在,但没有一点虔诚恭敬,所谓祭祀无非是摆摆样子,做给别人看罢了,这样的祭祀简直是对礼仪的亵渎。

我们现代人在清明祭祀,或者悼念亡魂时,究竟是注重外部仪式呢?还是注重内心呢?这值得我们思考。如果舍本逐末,只有形式,而失去了内容,那么祭祀的意义是什么呢?

孔子对于礼仪的要求,并不是在于仪式,而是在仪式背后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仁义礼智信。可惜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儒家不断被人肆意歪曲、篡改。儒家对于礼仪的要求,目的在于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为。后世统治阶级却借此来管束和愚弄百姓,而后世的学者则借此来抨击儒家。这真是可惜可叹啊!

附图: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