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自闭症有什么关系(孤独症和自闭症一样)
导语:容易和孤独症(自闭症)混淆的6个问题,你知道几个?
一间屋子,一扇紧紧关闭的窗户,素净的装饰,一个看起来很无助的孩子就坐在床上,眼睛紧紧盯着手里的一根鞋带,双手就这样将鞋带摆弄来摆弄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留守儿童,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孤单的孩子……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孤独症儿童。
所谓孤独症,其实就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它影响着儿童的社交、沟通(语言)以及兴趣行为。
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有些看似是孤独症的行为,未必是孤独症,它们可能是另一种问题。
6个与孤独症混淆的问题,家长们有必要了解1.语言障碍与社交障碍(多指交流)
怎么判断孤独症引起的语言障碍和语言病理学中的语言障碍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孩子的表达是否存在受限、重复的行为,因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常被该行为引起的非言语交流代替。
简单来说就是,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总是在不断循环,没有新的东西,而一般意义上的语言障碍儿童有非常强烈的沟通和交流欲望,他们总能有新的东西产生。
但因为语言障碍与社交障碍导致部分儿童无法正常说话,再加上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异常,所以往往就被错误认为是自闭症或自闭倾向。
2.刻板运动障碍
运动的刻板性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特征之一,也是孤独症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是,刻板运动障碍却指的是另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即抽动症,主要表现为儿童出现各种重复性动作,比如快速眨眼睛、耸肩、抖手等等。
尽管孩子的刻板行为很多,但行为发生的位置却不明确;相反,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则主要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固定行为,即便父母干扰也不会发生改变。
3.不伴有孤独症的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是由智力缺陷所致,而孤独症儿童则更为复杂,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发展方面: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智商成正比,即智力落后,各方面能力一同落后;孤独症儿童虽然也伴有全面的发育迟缓现象,但各方面的发育并不平衡,比如有的孤独症儿童生活不能自理,但某一方面的能力很突出。社交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可以与人交往,对人有兴趣;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极弱,其社交技巧和社交主动性远低于智力障碍儿童。表达方面:孤独症儿童缺乏主动发起沟通的意愿以及正确表达自我诉求的能力;智力障碍儿童虽然也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但他们却有模仿大人语言的意愿和行为,并能有效地表达自已的要求或情绪。能力方面:孤独症儿童可能呈现出“孤岛性”,比如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方面具有超常的能力;但智力障碍儿童几乎没有这种突出的能力。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发育障碍。
尽管孤独症与多动症的表现很多相似,但二者的“多动行为”存在很多不一样的方面,比如: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毫无顾忌,我行我素,从不考虑环境和场合的规则,也不理解别人的情绪变化;多动症儿童则主要表现在过多的活动、冲动的行为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这三方面,关键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别人的情绪。当父母、老师要求他们停止该行为的时候有主动中止的能力——尽管这种中止只能维持较短时间。5.精神分裂症
儿童期起发病的精神分裂症通常在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发育阶段后出现,主要特征为:认知-知觉障碍、古怪、紊乱和人际交往困难。其中“交往困难”常与孤独症特征之一的“社交障碍”混淆。
但二者截然不同,孤独症在发育初期就已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后者则要等到儿童发育末期或结束后才出现;另外,精神分裂的儿童常有幻想行为,认为身边存在某一具象化的人物,但孤独症儿童不存在这一行为。
6.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是以儿童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室外活动等人流众多的环境)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这类儿童拥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只是在某些特定场合“拒绝”说话;相反,孤独症儿童大多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能力,而且也无法区分特定场合和一般场合所需要的交流能力。
为什么要区分孤独症和它们?答案很简单,在谈孤独症“色变”的今天,家长们不能被似是而非的一些问题干扰判断,让孤独症的归孤独症,其他问题的归其他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得到有效的干预。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