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是一种智慧啥意思(守拙是一种智慧作文)
导语:守拙,是一种智慧
在《道德经》中,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智者老子曾经提到,“大巧若拙,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是道家对拙的认识。守拙,似乎有点与儒家的中庸相近,不饰华,不激进,不偏不倚。
一、卫霍功高,下场不同
卫青、霍去病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都为汉朝驱逐匈奴立下了不世之功,也曾经一同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双大司马,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当然这也有汉武帝让两人互相制衡的目的。
两人的性格相差比较明显,与霍去病的果敢、英气外露不同,卫青表现出的更多是谨慎、内敛、宽厚,从不恃宠而骄,恃功自傲。
因为李广的死,其子李敢怨恨卫青而打伤了他,卫青表现得很宽容,并没有计较。作为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受不了这口气,结果是直接射杀李敢。汉武帝虽然包庇了他,但心里肯定是非常生气的。
后来,霍去病英年早逝,具体死因不明。如果他活着,以卫、霍之势力,不知道汉武帝是否能够容得下他们。
历史上,许多外戚的下场都很惨,何况在杀伐果断的汉武帝时代,而卫青却以其谨慎独善其身直至病死。
二、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曹丕是老大,而曹植的才华自己很欣赏,究竟让谁继承自己的权位,这让曹操很为难。
有一次曹操出征,曹植再一次施展才华,出口便是锦绣文章,大大赞扬了曹操的丰功伟绩,赢得众人的交口称赞,曹操也很得意。
曹丕为难了,虽然他的文采也不错,但与曹植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自已再作文章也只会自找难堪,怎么办呢?
这时,他的谋士吴质给他出了个主意,你别的什么都不要干,只管哭就行了。
于是,曹丕拉着曹操的衣服痛哭流涕,依依不舍。
出征打仗总是有风险的,还是大儿子是真心疼我啊,曹操被感动得不行。
慢慢地,曹操也看不惯曹植在争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浮华和投机取巧了,他的心理天平慢慢倾向了曹丕。
最后,曹操死后,将位子传给了曹丕,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
三、愚鲁无难,聪明误我
苏轼、苏辙是两兄弟,这两人都非常有名,相较而言,苏轼当更为聪明,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坛是少见的全才。而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却要逊色的多了,他的诗文淳朴无华,以至后世几乎没有多少人记得。
但他们的父亲苏洵却看得很清楚,他对苏轼非常不放心,希望他能够察言观色,掩饰真心,遇事不要冲动,对人不能过于坦诚。对苏辙,却认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却不会有大的灾祸。
益州知州张方平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观察过苏轼、苏辙之后,对苏洵说,这两个孩子都是天才,苏轼聪敏过人,让人赞叹;苏辙谨慎厚重,不过他日后的功业说不定会超过哥哥。
结果确是如此,苏轼正是由于他的敢于直言,无所畏惧,一生基本都在颠沛流离。而苏辙则较为内敛,谨言慎行,官位曾做到相当于副宰相的位置。并且他的寿命也比较长,活到了七十四岁。
无怪乎苏轼在吃尽聪明的苦头后,在《洗儿戏作》中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四、休嫌愚笨,超凡入圣
曾国藩的天资离聪明似乎差得太远,以至于到他家偷东西的小偷都忍不住从梁上跳下来训斥他太笨。
他凭的就是那股笨功夫,很艰难地考上了秀才,又很艰难地考上了进士。
在与太平军对阵中,他屡败屡战,但仍然坚持深挖战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将席卷半个中国的天国天国运动消灭,使清朝得以苟延残喘,成为大清的中兴名臣,并最终以文官封侯。
他每日三省吾身,检讨自己的得失,并加以改进。他教育子弟,勤俭持家,习读诗书,不居功自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实现了。
立德,立功,立言,他也实现了。
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
守拙,是外松内紧,是质朴无华,是看懂后的内敛,是一种大智慧。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