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谈诗》优秀教案(谈诗教案设计)

“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被提出后广受关注。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多项实践活动中进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意识,安排教学流程乃至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谈中国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怀和包容开放的文学研究精神;

2.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3.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4.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诗的特点;学习使用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欣赏本文生动、形象的论述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摘抄文中作者所引用的资料并弄清所论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下面的一首诗,你会想到哪一首古诗?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汇总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二)议一议,整体感知

1.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2.谈中国诗为何要引用外国诗?

3.作者研究诗歌的原则是什么?

4.这样研究诗歌有什么好处?

5.什么样的人才能这样来谈中国诗?作者谈论中国诗的目的是什么?

(三)理一理,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论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

第二部分(第2—7段)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三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与外国诗没有本质的不同。

(四)品一品,欣赏语言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练一练,巩固所学

请借鉴本文,立足比较的方法,对新诗《雨夜》和李商隐《夜雨寄北》加以比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论文。提示: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情感等异同。

文/孙家来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