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八恶意欠薪(刑法恶意欠薪)
导语:浅谈:我国刑法是否应当增设“恶意”拖欠工资罪
随着近些年房地产行业下行,很多地产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更多地选择拖欠农民工工资。除了现实因素的原因之外,我国的薪酬保障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面对自己辛苦工作却拿不到全部工资,农民工群体迫不得已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借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每次看到社会上出现这样的现象,都会令人感到心痛。
正因如此,我国法律部门更应当出台相关的法律,严惩恶意欠薪的现象,缓解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
一、拖欠工资写入刑法的争论关于拖欠工资是否应当写入刑法,我国学术界层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1、持反对意见者一种声音是否定这种建议,认为不应当在刑法当中增设拖欠工资这种罪名。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拖欠工资本质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经济纠纷,这种纠纷在民法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不应当将它纳入刑法之中。
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比如《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因此在刑法当中再增设这个罪名有滥用刑法的嫌疑,毕竟刑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可以将它当成对一切危害社会行为的打击手段。
2、持肯定意见者持有肯定观点的学者认为,恶意拖欠工资这种行为,它本身对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在全国范围之内,上亿元的工资被用人单位恶意拖欠,无数的劳动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却拿不到对应的报酬,他们的生活因此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除了社会危害严重之外,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彻底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世界上相当数量的国家,都将拖欠工资的行为纳入了刑法。
因此,欠薪入刑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建议,我国可以通过加强对欠薪行为的打击,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把以上两种观点的观点,放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当中考虑,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刑事手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件事。
在劳动保障部门,不能够切实惩处欠薪的用人单位时,可以将刑事处罚作为打击这种行为的手段之一。
二、欠薪入刑的现实意义当我们进一步的考虑欠薪入刑时,不难发现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维护社会秩序其一,恶意欠薪无论是从主观角度还是客观角度,都极大地冲击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劳动力群体,恶意欠薪一旦在社会上屡禁不止,就会损害社会当中的公信力随着社会公信力的降低,社会秩序的稳定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欠薪入刑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现实意义。
2、保护弱势群体其二,欠薪入刑有利于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
从社会现实角度来说,我国很多普通劳动者的文化、经济水平相对不高,他们很难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按照劳动仲裁的程序,他们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工资,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成本。
这样的维权成本对他们来说显得过于昂贵,以至于导致维权无果,曾经某地有188名环卫工人的工资被恶意拖欠,欠薪总额达到280万元。
这些环卫工人当中,有些人半年都没有拿到过工资,他们就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倘若没有强力的法律保障,用人单位就可以随意拖欠工资。
3、维护社会公平其三,欠薪入刑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社会朴素的道德判断,付出劳动就应该拿到对应的回报,然而这种拖欠工资的行为,损害了社会当中的公平正义。
我国刑法当中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按照数量金额判断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名一旦成立,当事人就要接受刑事处罚。
与之对应的是,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就算金额很高也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劳动者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欠薪入刑的未来展望虽然从法学理论上来说,刑法的设立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如果能够借助提高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从源头来制止类似的行为,就不要过度依赖刑法。
但在短期的社会现实之中,欠薪入刑就显得尤为必要。
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刑法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基于社会危害性和现实的考虑,当下的刑法罪名比建国初增加不少,社会的治安稳定提高了很多。
这样的社会现实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刑法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高的意义,它是需要基于社会现实,不断进行完善调整的。
在过去的司法建议当中,不断的有学者和政府提出在刑法当中设立“拖欠工资罪”,这也表明欠薪入刑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而关于欠薪入刑的立法,应当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犯罪客体是复杂多样的,拖欠工资不仅仅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也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其二从客观角度来看,只有满足无正当理由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才属于刑法惩处的范围之内。
其三从主观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需要存在故意或欺瞒劳动者的现象,就是存在恶意的情节。其四犯罪的主体应当是各类经济单位,比如民营企业、开发商等等。
其五我们可以参考香港地区和国外的相关法律,采取双重惩罚制度,对涉事单位处以经济罚款,单位负责人严重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刑事处罚。
当然,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根据修改后的刑法规定: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不支付劳动者报酬,数额较大、经过有关部门责令仍旧拒付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法律部门在不断借助法律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相信未来的社会中,拖欠工资的行为会随着法律意识、违法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减少。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劳动法》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