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鱼腥草种植方法和技术(鱼腥草的种植技术及产量)

导语:鱼腥草的种植技术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叶搓后具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是一种应用极广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鱼腥草也可作菜食用,营养丰富;还可加工成鱼腥草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和食品,很有开发前景

生态习性

鱼腥草植株矮小,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状茎生于浅层土壤中,茎上部直立,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4~5月开花,6~7月结果,11月下旬开始枯苗,次年3月返青。常野生于溪谷、田埂、草丛中或池塘边。要求土壤肥沃,忌干旱,但适应性强,人工栽培667平方米(1亩)可产1000公斤以上,长江以南和华北、西北各地均有分布,都适宜种植

栽培技术

繁殖育苗条

采用分株、插枝和根茎繁殖均可。分株繁殖在3月下旬至4月,将母株挖出分株移栽于沙土的苗床上育苗或直接移植均可。插枝繁殖可在春、夏季,剪取无病虫健壮枝条,截成长12~15厘米的插穗,扦插于沙壤土的苗床上,行株距14~16厘米×10厘米。插后浇水、遮阴,生根后移苗定植。根茎繁殖可在2~3月进行,挖出色白、粗壮的根茎,截成具有2个腋芽以上的小段,在苗床上或大田开浅沟育苗或定植。

整地定植

选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培。深翻松土后起畦,畦宽1.5~1.6米,高30厘米,沟底宽20厘米。667平方米施农家土杂肥3000~4000公斤作基肥,按株行距14厘米×20厘米开浅沟或挖穴定植,种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幼苗期遇干旱,应早晚浇水,湿润畦土。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中耕除草和追肥2~3次,肥料以人粪尿或氮素化肥为主。每次除草结合追肥,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000~1500公斤或尿素15~25公斤,先稀后浓施用。每年第1次收割后追施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萌发;第2次则施磷钾肥为主,并培土以利越冬,为来年萌芽打好基础。

收获加工

3~5月采割较幼嫩的鱼腥草供食用。若以药用为主,种植当年只可采收1次,可在9~10月采收;第2年可收割2次,第1次在6月,第2次在9~10月。若是用于加工制作饮料,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用镰刀平地割下全草,洗净晒干,即可收藏备用。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