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天下第一禁书《商君书》都讲了什么(商君书在线阅读)

导语:品读天下第一禁书:《商君书》第四章

《商君书》第四章:去强

今天来品读天下第一禁书:《商君书》第四章:去强。文中讲述法家代表商鞅具体强国、富国之术:

一,实行弱民去强政策,实现国富而贫治,加强中央集权;

二,根除弱国六虱:岁、食、美、好、志、行;

三,去掉弱国儒家的礼、乐、诗、书、善、修、孝、弟、廉、辩等十者的负面影响;

四,实行重罚轻赏的兴国政策;

五,专心执行发展农业和军事国策;

六,政治不拖延,精细化管理国事;

七,实名制农民;

八,重典治国;

九,限制粮食买卖,以充实仓府;

十,掌握国家具体资源的十三数:仓、口、壮男、壮女、老、弱、官、士、说客、农民、马、牛、柴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十一,按军功、农功奖赐及任用人才,促使民众专心发展农战。

上面提到的重典治国、专心农战、加强中央集权、掌握国家资源等商鞅的法家治国政策。他只有一个目的:把秦国人民绑架到对外扩张的战车上,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个人与国家利益共同体,把秦国打造成世界最强的军事机器。

一切为了打赢战争!

下面请君品读其原文:

去强第四

以强(强民政策)去强(地方势力)者,弱;以弱(弱民政策)去强者,强。国为善(仁政),奸必多。国富而贫(节俭方式)治,曰重(加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浪费方式)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少物,削;国多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治理)兵用(效力)而国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游惰之民),曰“食”(白吃之民);曰“美”(华丽之物),曰“好”(玩物);曰“志”(营私舞弊),曰“行”(贪赃枉法)。六者有朴(基础),必削。三官之朴三人,六官之朴一人(君王)。以治法者,强;以治政(礼教)者,削。常官治省,治者迁官。治大,国小;治小,国大。强之,重削;弱之,重强。夫以强攻强者亡,以弱攻强者王。国强而不战,毒输(产生)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官,必强。举荣任功曰强,虱官生必削。农少、商多,贵人贫、商贫、农贫,三官贫,必削。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贤良)、有孝、有弟(悌,教爱)、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用《诗》、《书》、礼、乐、孝、弟、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不用八者治,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富。国好力,曰以难攻;国好言,曰以易攻。国以难攻者,起一得十;国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死忠)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喜欢)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强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国作壹(专心发展农业与军事)一岁,十岁强;作壹十岁,百岁强,作壹百岁,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威以一取十,以声取实,故能为威者王。能生不能杀,曰自攻之国,必削;能生能杀,曰攻敌之国,必强。故攻官、攻力、攻敌,国用其二、舍其一,必强;令用三者,威,必王。

十里断者,国弱;九里断者,国强。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举民众口数,生者著(登记),死者削(除去)。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以刑(重刑)去刑,国治,以刑(轻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举力以成勇战,战以成知谋。

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卖粮食而得金钱,不卖粮食不得金钱)。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粮仓和金库)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强国知十三数: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农民)之数,马、牛、刍藁(柴草)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按军功赏赐任用),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按开垦农功奖赏),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商鞅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小曲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