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有哪些(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导语: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小学教育即初等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小学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教育。

小学教育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如下: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能力。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对均匀。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较快,但是由于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于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对小学生的坐、立、走以及看书写字的姿势需要注重正确引导。

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小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在一段时间运动后及时休息。儿童的心脏功能还较差,不宜做活动强度大、繁重的运动,同时此时儿童神经系统的各项机能进一步复杂化,但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不平衡,此阶段的儿童具有容易兴奋、灵活性高、易疲劳、恢复较快的特点。 (2)刚人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小学生在观察中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这是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儿童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不断的积极活主动进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1)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以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2)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小学教育为培养较高文化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道德品质、认知水平、人格品质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以及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儿童走上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内容都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与生活行为规范这些构成了整个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基础部分。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