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代官修典章制度《唐会要》和五代重要史事的关系(唐代官修的八部史书简介)

导语:唐代官修典章制度《唐会要》和五代重要史事资料《五代会要》

会要是以某一朝代的国家制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为主要收辑内容的一种史书,用于弥补正史的不足。会要的创始是在唐朝,最早的会要是《唐会要》。

一、《唐会要》

中华书局版《唐会要》

《唐会要》的编撰过程历经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 唐德宗贞元年间,苏冕(734年-805年)撰写高祖至德宗九朝史事,修成《唐会要》 40卷,开创了 “会要”体例;

第二个过程,唐宣宗大中七年(853),杨绍复等奉诏,续增德宗至宣宗七朝制度,修成《续唐会要》40卷;

第三个过程,由五代王溥(922年~982年)搜集自宣宗以来至唐末之史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撰《新编唐会要》100卷。

全书包括帝、礼、乐、学校、宗教、选举、职官、民政、封建、历数、灾异、刑法、食货、舆服、外国等15个大类,下又分514个小类。为研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尤其是宣宗及以前的典章制度文献资料较为丰富,而且是官修,所以可信度较高。

《唐会要》与《通典》(杜佑撰写)都记载典章制度,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记述唐朝的典章制度,内容详实,后者记载了从上古至天宝末年的典章制度,时间跨度较大,资料上以及详细叙述上要省略一些。

如果想要研究唐朝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结合《新唐书》、《旧唐书》、“十通”涉及唐朝部分、《唐会要》、《唐六典》等,基本已经涵盖唐朝的放方面面。

版本:流传过程中只有抄本,至清朝,仅常熟钱氏写本,有缺。

乾隆年间收集《四库全书》所用书籍时,汪启淑进献抄本,补足了钱氏的缺,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清代第一个刻本,即通行本。

同治年间,江苏书局翻刻,校勘颇精,改正了其中一些错处,为清代最后一个刻本。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学丛书”本,即以聚珍本为底本。

商务印书馆版《唐会要》

1955年,中华书局又用商务印书馆纸型重印出版,分上中下三册。

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参以聚珍本和上海图书馆藏的四个抄本,校点出版,并附录《玉海》中的《唐会要》佚文36条,按原目编次。

上海古籍版《唐会要》

二、《五代会要》

上海古籍出版社《五代会要》

《五代会要》,汇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典章制度于一书,王溥(922年~982年)撰写,《唐会要》的续作,成书于宋建隆二年(961年)。

全书共30卷,1-2卷,“帝系”;3-6卷,“礼”;7卷,“乐”;8卷,“学校”;9-10卷“刑”;10-11卷,“历”;11-12卷,“封建”;13-14卷,“官制”;25-28卷,“食货”;29-30卷,“四夷”,共有279目。

五代的史料较少,《五代会要》中包含着比较丰富详实的史事资料。

版本:北宋庆历六年(1046)文彦博初刊於蜀﹐南宋乾道七年(1171)施元之复刊於徽州(今安徽歙县)。

元﹑明之际无刊本。

清乾隆中方有活字本刊行。

今通行本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江苏书局本。

1941年,商务印书馆收入“国学基本丛书”。

商务印书馆《五代会要》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同时参校了武英殿等本出校点本,并附有校记。

1978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五代会要》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