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金朝交聘制度里的交聘礼仪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交聘的聘是什么意思)

导语:金朝交聘制度里的交聘礼仪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

交聘礼仪不仅是交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政权执行交聘决策和完成交聘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交聘礼仪的制定不仅代表各个政权的国际地位和尊严,也是各个政权实现交聘任务需要遵行的准则。

因此,各个政权都非常重视交聘礼仪建设。金朝也是这样,从政权建立前后,就开始重视交聘礼仪建设,经过太宗、熙宗、海陵时期的发展,到世宗和章宗时期,逐渐走向完善。

当参与交聘活动的使臣来到金朝以后,需要按照金朝或与金朝商议而后确定的礼仪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作为交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交聘行为都要在一定的交聘礼仪规范下进行。这些“礼仪”代表着交聘双方之间的互尊与互信,是参与交聘的使臣必须进行的活动。

交聘礼仪包含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基本涵盖了交聘活动的方方面面。张申的《金朝外交礼仪制度研究》一文,对金朝外交礼仪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其基础之上,按见辞仪、曲宴仪、朝贺仪、馆伴与接送伴礼仪几个方面,对金朝交聘礼仪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见辞仪

见辞仪包括入见仪和朝辞仪两个方面,主要是指来使觐见金朝皇帝和辞别金朝皇帝时需要遵从的礼仪。来使到达金国都城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觐见金国皇帝和辞别金国皇帝,而在觐见金国皇帝和辞别金国皇帝时则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使臣初见与朝辞时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第一,交换国书。金国皇帝在接见来使时要接收这些使臣携带的交聘文书即“国书”,使臣离开“朝辞”时要接收金国给其国家的“国书”。宋使、西夏使、高丽使的“国书”由閤门使负责接收,然后由“详读官”进行宣读。《金史·张景仁传》记载,刘仲渊曾为大定六年(1166)“详读官”,大定八年(1168年)“详读官”则为张景仁,此外,金朝皇帝接受蒙古国的国书与其他国家不同,官员接书后需金国皇帝起立亲自接过,《金史·哀宗纪上》记载,“大元遣使自郑州来谕降,使者立出国书以授译史,译史以授宰相,宰相跪进,上起立受之,以付有司”。

第二,由皇帝或官员向对方皇帝、国王问好,即“宣问”。第三,互赠礼物。这里的礼物为国家之间赠礼,特殊情况下因觐见活动取消,如贞元元年(1153)元旦,“不受贺。宋、夏、高丽、回鹘贺正旦使,命有司受其贡献”,入见之仪能否正常进行不影响国家礼物的互赠。在觐见皇帝时除了国家间赠礼,皇帝也赐予使臣礼物,许亢宗觐见时“各赐袭衣袍带,使、副以金,余人以银”,辞见时亦有礼物“赐使、副袭衣、物帛、鞍马,三节人物帛各有差”。《使金贺生辰还复命表》载“奉国书入见讫”赐使臣“对衣金带”。第四,赐酒食。

交聘使臣觐见皇帝的整个过程由閤门袛候进行引导,使臣要行“舞蹈”“拜”和“圣躬万福”的问候之礼。宋使、高丽使、夏使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宋朝副使与“三节人从”也可上殿觐见。“朝辞仪”时各国使臣觐见顺序与“入见仪”相反,先是夏使,然后高丽使,最后是宋使。

宋与夏、高丽的礼物接收地点也有所不同,“夏、高丽朝辞之赐,则遣使就赐于会同馆。惟宋使之赐则庭授”。在与朝臣一起觐见皇帝时“以宋使列于三品班,高丽、夏列于五品班”。皇统六年(1146)规定“诏外国使初见、朝辞则于左掖门出入”。觐见皇帝的礼仪在实践中也时有变更。

熙宗就曾将夏使所行“小起居”之礼改为“大起居”。章宗承安年间“见辞仪”就不再包括殿上赐酒,而在驿馆增加赐酒之礼。而根据大定九年(1169)南宋贺金正旦使臣叙述“入见如仪,受衣带而退,就馆赐茶酒。左宣徽使敬嗣晖押伴。赐宴之礼,押宴与正使对坐,接伴使副坐押宴下,副使对二者之中,惟茶酒则小异。

本是殿上置酒,多就馆安排,必以两府为押伴”,此次入见所行即为“初见仪”,可见“初见仪”中即将结束时的置酒食活动在世宗朝就有所调整。大定十六年(1176)宋使“初见仪”中的宴饮活动也是在客馆中举行,由宣威将军、客省使、兼东上閤门卢玑“到馆押伴,置酒殿上”。大安三年(1210),程卓的《使金录》中记载其行辞见礼后也是于客馆中赐宴,押宴官为镇国上将军、右宣徽使赵琢。

朝贺仪

朝贺仪主要指金国重大的庆祝活动,在有交聘使臣参加时所需要执行的交聘礼仪,包括元旦称贺仪、皇帝圣诞上寿仪、皇帝上尊号仪等。皇统元年(1141),熙宗上尊号,先是“遣上京留守奭告天地社稷,析津尹宗强告太庙”,然后“帝服衮冕御元和殿,宗干率百僚恭奉册礼”,“皇帝改服通天冠,宴二品以上官及高丽、夏国使”。

这次“受尊号仪”就记载有高丽使臣、西夏使臣的参与。根据《宋代外交制度研究》统计两宋在每岁都要遣使金朝贺正旦与金皇帝生辰,“并且不受两国关系好坏的影响”。而高丽与西夏也会按时遣正旦使与贺生辰使,并有多次遣贺上尊号使的记载。这些使臣到达金朝后除了要进行朝觐与拜辞金皇帝外还要参加金举行的庆贺典礼,而在典礼之上也对这些交聘使臣的礼仪活动有所规定。

《金史·礼志》将元旦受贺仪和圣诞上寿仪放在一起叙述,谓元旦受贺仪和圣诞上寿仪的礼仪是一样的。《大金集礼》又载“圣节称贺仪”,“引皇太子并臣僚、使客左右合班入,至丹墀”,行“拜”“舞蹈”之礼,致辞、进寿酒,然后“分引预宴官升殿,坐宴,如元日之仪”。认为皇帝的生日“圣节”(圣诞)的受贺礼仪,除了引皇太子并臣僚、使客左右合班入至丹墀,行拜舞礼,致辞、进酒以外,其余都与元旦受贺仪相同。宋之才的《使金贺生辰还复命表》记载,金熙宗生日时,南宋使臣“随班入贺”,“同百官升殿赴坐,酒七盏罢,归驿”。

考察朝贺之仪的内容,在举行朝贺之仪时多数情况下也要有宴饮活动,也就是朝贺礼仪又可分为拜贺礼仪与宴饮礼仪,而朝贺之仪中的宴饮礼仪与“曲宴仪”流程大致相似,只是在专门为交聘使臣举办的宫廷赐宴的“曲宴仪”流程多了戴花之礼,此外赐酒次数也较多。皇统六年(1146)规定“朝贺、赐宴则由应天门东偏门出入”。

此外在举行朝贺礼仪与宴饮仪时还有乐舞的规定。在举行朝贺之仪与宴请来使时还规定“皆用宫县”。金初期使用的是北宋奏雅乐乐器,“太宗取汴,得宋之仪章钟磬乐簴,挈之以归”。皇统元年(1141),金熙宗行加尊号仪“始就用宋乐”。大定十四年(1174)太常寺以宋乐器铭“晟”犯金太宗庙讳,将礼乐乐器更铭“太和”。除了奏“雅乐”,还有教坊奏“散乐”,等等。

交聘使臣到达金朝基本上都要先进行递交国书的“初见仪”,然后根据具体使命要求参加相应的礼仪活动。贺生辰使臣要按“圣诞上寿仪”(或称“圣节称贺仪”)的礼仪,参加祝贺金朝皇帝生日的活动;贺正旦使臣按“元日称贺仪”的礼仪,参加金朝祝贺元旦的活动;贺上尊号的使臣则按“受尊号仪”的礼仪,参加祝贺金朝皇帝上尊号的活动。各种活动均有宴请,则要按“曲宴仪”等规定,遵守相应的礼仪等等。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