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的基本算法是什么(钢筋下料的公式)
导语:你不知道的钢筋工程下料、计算,你学会了吗?
在主体工程中,安装钢筋前,现场技术工长必须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并按设计图纸要求,组织钢筋带班长和作业人员,进行钢筋安装的技术交底,并告知钢筋的安装顺序,在施工过程中,检查钢筋级别、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钢筋下料也是钢筋工程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那么钢筋该如何下料?又该如何计算呢?接下来就跟大家总结如下:
(一) 钢筋下料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分别计算出图纸中设计的各种钢筋下料根数及长度,并编号及填写下料单,再给钢筋加工人员进行加工。
(二) 钢筋下料技术人员在填写下料单时,需要填写出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这里的下料长度并非是图纸中标注的长度,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下料长度的计算是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也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而在实际钢筋的计算时,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譬如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弯折钢筋的直径、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端部弯钩形状等等等 ,对这些因素在下料计算时都应该考虑。
(三) 钢筋下料技术人员在根据设计图纸下料时应注意下料顺序:应按照先使用、先下料;先重要、后次要,由下往上的顺序进行下料。如:基础→柱→主梁→次梁→板→一层柱→主梁→次梁→板,以此类推往上计算。
(四)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上面说过,它的计算跟钢筋的形状、钢筋直径及钢筋的搭接长度都有关,所以在计算时应考虑如下。
A. 首先来说说钢筋弯曲量度差值,是指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之间的差值,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是不会变化的,设计图纸上的则是成型后的外包尺寸,这里的外包尺寸时大于中心线的长度,所以,按设计图纸来计算,则就会造成钢筋长度边长,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保护层厚度不够,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B.端部弯钩增加值是指为了增强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钢筋端部加工成弯钩形式。一般情况下I 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度弯钩,其圆弧段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d,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d,如果是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弯曲直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 d,而II、III 级钢筋可以不作弯钩,除设计有要求时,末端只作90度或135度弯折,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d;III 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5d。
C.当图纸有明确要求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做箍筋的弯钩形式,当设计图纸无明确要求时,箍筋则采用I 级钢筋或者冷拔低碳钢丝加工,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 d;对一般结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 d,如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的10 d。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