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国号和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又是一个历史知识的小白,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对于古代的国号、年号、谥号、尊号、庙号等,总是有些傻傻的分不清楚。今天特推出一篇历史小知识,了解什么是国号、年号、尊号、谥号、庙号,希望对历史感兴趣的小白们能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建立过许多朝代和政权,出现过540多位君主、帝王。各个朝代都有其国号,帝王生前有其尊号和年号,死后也有其谥号、庙号。

一、国号。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即国家的名称或名号。为表示新朝的“圣明”,每个开国之君都要定国号以彰其“明德”。各朝代的建立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国号的确定也有各自的原因。

(一)以封爵名定国号。这种定国号的形式来自其创建人的爵位名称,而爵位往往又与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后,便以“汉”为国号。三国时魏国的实际创建者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其子曹丕先袭魏王爵位后建国,仍以魏为国号。

(二)以其发迹地或发迹地的特产名定国号。夏、商、周、秦、孙吴、后晋和宋等朝代均以其发迹地为国号。夏部落的酋长启建国,以夏为国号;商酋长汤灭夏建国,以商为国号,后迁都于殷,又称殷商。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遂以秦为国号。三国时的吴因在古吴国故地,遂以吴为国号,史称孙吴或东吴。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以发迹地之特产为国号的朝代多见于少数民族政权,如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镔铁之意,辽太祖的发迹地盛产镔铁,故该国第六代皇帝辽圣宗在位时,改国号为辽。金太祖认为,“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坏,”为显示其国比辽更坚强,便以金为国号。清朝统治者是金人的后代,因为金国曾消灭了南宋,后金统治者为缓和与中原汉人的矛盾,特将后金改为清。

(三)根据谶语或文意以及社会上流行的某种口号定国号。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曾先后称吴国公、吴王,但是他却以明为国号。他是依据元末社会上流传的“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这一口号,和他任起义军副元帅时制作的黄旗上所书“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两句话,确定其国号为明的,因此他也是历史上极少数没用以前爵号为国号的帝王之一。

(四)以建国者姓氏为国号。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了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国家。

二、帝王国君的年号、尊号、谥号、庙号。

唐太宗

年号: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为元狩。更改年号叫作“改元”,改元多以帝王在位期间所发生的大事作为象征:如汉武帝元狩六年因得一大鼎,故将次年改为元鼎元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 康熙皇帝等。

谥号:谥号是由一些固定的、含有特定意义的字来昭展死者的美德或贬责其恶行。帝王死后由礼仪官根据其生前的功过拟出谥号,由继任者予以确定,并镌刻于墓碑之上,可视作盖棺定论。

尊号。尊号始于唐高宗时期,其发明人是武则天,其开创了为在位帝后上“尊号”的先例。臣下根据帝王的意思先拟好尊号奉上,再由皇帝认可即成。尊号最初只加给在位皇帝、皇后,后来也给死去的帝后追加。唐高宗上元元年,将皇帝皇后分别改为“天皇”和“天后”;高宗死后,追加尊号为“天皇大帝”,武则天则作为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她称帝之后,又先后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等多个尊号。从此,后世之君在位期间和去世以后也都要上尊号和被追加尊号,并且根据在位帝王的意向一改再改。

庙号。每个朝代开国之初都要建宗庙(或叫太庙和祖庙),供奉和祭祀列祖列宗。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古语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庙号、谥号、尊号及年号,皆中国古代国粹,随着专制时代的结束,都已飘然而去。今审视回味,其感受如何,评价怎样,必定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矣。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