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河堤简易图(河堤的简笔画)

导语:「鉴赏」一组内容特殊的木简——“河堤”简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一批内容比较罕见的东汉木简,这批简共26枚,但其尺寸、形制并不一致,比较完整而字迹清楚的简长19.8cm,宽2.3cm,简文作两行书写,是比较标准的“两行”(图1),

图1

但也有虽已变形,文字作5行书写,且简宽在5cm左右的木牍(图2),

图2

此外还有与“两行”的简宽差不多,而只写一行文字者(图3),

图3

另外还有简长较短或残断而不知具体长度者,但不管其尺寸和形制多么不同,其所记的内容却比较一致,都是具体记载几个乡所修河堤的长度和面积的,为方便理解,我们且取其比较完整的清晰简文录之如下:

北乡河堤凡七十二里七十步,积廿万七千卅步。

南乡南坸堤凡十八里百七十步,积五万五千六百五十步。

率广十步,积五万五千七百步,畸多实五十。

其中的“北乡”“南乡”究竟在哪个县不得而知,而“南坸堤”当是“南坸河堤”的省称,“积”指面积,应该是指河堤上面的平面尺寸。“率”是大约的意思,“畸”是指零余的数目。“畸多实五十”的意思就是经核实,南乡南坸的河堤面积按“广十步”计算,其面积是五万五千七百步,比五万五千六百五十步实际上多出了五十步。

简文内容比较单一,就是记录河堤的具体长度和面积而已,但作为专题记录河堤长度和面积的简,则是秦汉简牍中仅见的一例,这也多少说明东汉时期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监管是很细密的,因而曾为史学界所高度关注。

这批简的书手大致为同一个人,书体为标准的隶书,其书写的艺术水准相当不错,下面我们且以26枚简中保存最好、字迹最清楚、书写最工致的一枚“两行”简(图1)来作些分析:

这枚简的幅宽有2.3cm,比一般的西汉简宽两倍以上,故其文字的书写和排列组合都可以自由舒展。在文字构形的笔道运行中,书写者已能非常讲究用笔的轻重缓急,如起首的“南”字书写,其起首的横笔和左侧的竖笔比较粗重,其它笔画则较轻较细,最后又用粗重的竖笔收尾,使整个字的笔画轻重相间、张弛有度、富有变化。再如“积”字,左边的“禾”旁起笔较重,用墨较浓,且压缩长度,而右侧的“责”旁则用笔纤秀,构形舒展,与左侧的“禾”旁形成大小轻重的对比,最后以略带波式的重墨捺点结尾来呼应“禾”旁粗重的起笔,使其字形对角呼应,富有笔墨的轻重变化。

再看其两行文字的谋篇布局,也非常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挪让避就,互相呼应。例如第二行的“广”字右下角用墨较重,故下面的“步”字就向左拉长来平衡,“万”字的斜笔向左侧斜拉,而上下两个“五”字的横笔就向右横拉来对称,而且这加长的拉笔还有其轻重的处理,完全没有雷同的感觉。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书写,如果将其单独列出,也许都会认为“五”字的最后一笔不宜这么夸张,但简文中与“万”字放在一起,就不能不佩服古人的书写意趣和章法的讲究。这种讲究,可以说是这批简很明显的特点之一,这在单行简(图3)中更加常见,如“北乡”二字的轻重对比,“河堤”二字左右重笔的呼应,“凡七十”的大小照应等,都是这种类型。

字与字的呼应尚且如此,行与行之间的避让也是很讲究的,如第一行的“南乡南坸堤”写得比较紧缩而多成扁形,而第二行的“率广十步”则写得舒展而恣肆,两者形成有趣的对比,再如第一行“步”字的最后一笔直接穿过行间距,伸展至第二行的“百”字之下,自然有趣地打通了行与行之间的界限,适度而并不突兀,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品鉴的汉代简牍书法趣味之所在。

(文/陈松长)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