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为啥不能剃头(正月不能剃头的由来)
导语:画说丨聊聊剃头挑子,正月里为什么不能剃头
1861年,剃头
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本来是指这挑子一头是炭火,上坐一盆热水,是给客人剃完了,洗头用的。另一头是个凳子,又是工具箱。一根扁担挑着走街串巷,或撂下挑子给人就剃。可您细品,这“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满世界是不是多了去了,您说这人啊怎么就那么贱骨头。
1866年,剃头匠
闲话少叙,咱今儿要说的是这剃头和剃头挑子。华夏本无剃头一说,咱老祖宗只有梳头绾髻。是满清入主中原,把他们的习俗强加给了华夏男人。当时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强制在中原推行。这才有了“剃头”一说。满洲男人是前半喇脑瓢剃光,后脑勺留一撮梳个辫子,名曰“金钱鼠尾”。这总觉得是有小辫儿让人拽,可能也有这层意思吧。
1900年,城根儿剃头的
隔段日子头发茬长出来了,您还得接茬儿剃。这发密的辫子又粗又长,发稀的就真成一根儿猪尾巴啦。这一剃就是两百多年,入民国才把辫子铰喽,后来再说剃头,那就是剃秃瓢了。
1900年,城门洞旁剃头打辫子
剃头挑子是剃头匠的家伙事,八成也是从满洲传过来的。炭盆热水这头,边上安着一个架子,搁地下就是个脸盆架子,上面搭着手巾,挂着备剃刀的皮带,还搁着胰子水、梳子、刷子、撢子等。剃头匠吆嚯不用嘴喊,有个专用的“唤头”,就是个大音叉,铁筷子一划剌,噌楞一声,余音绵长。老远一听,就知道剃头的来啦。
1900年,府院外的剃头挑子
民国后打理头发用了个文明词,就是“理发”,剃头的也置办了推子、抄子,剃刀除去剃光头,主要就用于剃胡子刮脸了。大城市里兴起理发馆,学着洋人的发式,也时兴了“飞机头”。不过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一直延续到“文革”还有,改开以后城市里就逐渐绝迹了,乡村应该还有。
1900年,给人剃头的剃头挑子
老传统讲正月不剃头。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源于1644年满清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剃发易服不从者斩,满清强迫汉人改穿满洲服饰,改剃满洲“金钱鼠尾”头。《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发令遭到了中原人的强烈反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开始抵抗。
1900年,给人剃头的剃头挑子
满清以屠城来强制推行剃发令,大屠杀遂遍布各地。此后,民间以剃发之变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也是蒙混满清朝廷,遂讹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也是亡国子民心怀故国的无奈之举。这组老照片主要是清末以来北京剃头的旧照,也算是另一种光景吧。
1900年,胡同里的两个剃头匠,一位剃头,另一位手持唤头在揽活
1900年,叫剃头师傅到家剃头、刮脸、打辫子
1900年,街边的剃头挑子
1900年,街边的剃头挑子
1900年,街边的剃头挑子
1900年,街边的剃头挑子
1900年,街边的剃头挑子
1900年,街边的剃头挑子
1900年,街边剃头打辫子的人
1900年,街边剃头刮脸
1900年,街边剃头匠
1900年,街边剃头匠
1900年,居家剃头
1900年,清末剃头凑热闹的老百姓
1900年,剃头采耳
1900年,剃头的
1900年,瓮城外一溜的剃头挑子摊
1900年,瓮城外一溜的剃头挑子摊
1900年,走门串户的剃头匠
1900年,走门串户的剃头匠
1902年,走门串户的剃头匠
1909年,剃头挑子
1909年,走门串户的剃头师傅
1910年,城外的剃头匠
1910年,城外的剃头匠
1910年,刮脸
1910年,街边剃头
1910年,街边剃头的
1910年,庙前剃头
1910年,庙前剃头
1910年,剃头匠
1910年,剃头师傅垫补一口
1910年,剃头挑子
1910年,剃头挑子01
1911年,革命军给农民剪掉象征清清朝统治的辫子
1920年,胡同里剃头
1920年,街边剃头挑子
1920年,理发所前的老者
1920年,这时剃头就都是剃光头
1921年,庙门前的剃头挑子
1921年,庙门前剃头的少年
1921年,庙前香炉旁的剃头匠正准备给小孩儿剃头
1921年,剃头匠
1921年,剃头匠的辫子还没铰
1933年,街头巷尾剃头的
1933年,手拿唤头,肩挑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匠
1933年,剃头匠拨打唤头招揽生意
1933年,剃头匠收拾家伙事儿
1933年,正阳门箭楼下的剃头匠
1933年,正阳门原瓮城内箭楼下的空场上,一个洋车夫正在剃头
1933年,正阳门原瓮城内箭楼下的空场上,一个洋车夫正在剃头
1935年,阜成门城门洞附近的城墙外城根儿剃头的
1962年,菜市口美味斋饭庄、理发馆、西鹤年堂药店
1966年,前门大街红光理发馆
1966年,王府井四联理发馆改名北京理发馆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7日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