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政教合一在出现早是什么时候(政教合一制度)

导语:中国史上首次政教合一,缘何昙花一现,就此泯灭于历史尘埃

西方的政教合一的历史较为长久,所以影响极大。而反观我国历史,政教合一几乎就没有过。当然也有那种为了迎合或反证西方人说中国没有信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硬把儒家搬到儒教的高度。

这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意义,有无宗教,有无信仰都不是文明的标准点。有宗教未必就是文明,有信仰也不是高人一等。

相反在我看来正好相反,这个话题下次再谈。

事实上在我国的历史上的确有过政教合一,但这个阶段连时期这个词都用不上,还需要加上地域范围才行。因为实施政教合一的并不曾统一全国,只是一方小诸侯。

这方诸侯就是三国时期的张鲁。其宗教为五斗米道(天师道)。

张鲁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

真正意义上实施政教合一也就是张鲁在汉中的那30年。后投降曹操,也就不存在什么政教合一了。

这里需要说明下五斗米道(天师道)就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初形。

实际上张鲁在汉中搞的还是很不错的,他把"师君"设为天师道道最高首领,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初入道者称"道民";入道已久,并信道入精深则任"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张鲁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祭酒则为一治道民之本师,并要定期聚会参访。

这已时历史上最为完善的政教合一的体系。比西方的政教合一体系不知早多少年。

而且当时张鲁所在的汉中是下层民众心中的一方乐土,深受境内各族人民的欢迎。无数民众投奔其中。仅关西民众从子午谷投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

但缘何这种政教合一的模式,却如昙花一般,初显即逝呢?

战败是一方面,而且战败还是必然的,除了曹操这个枭雄及势力庞大的原因外。关键的是张鲁的这一套,不适合上层人氏,或是上层人氏对这套并没当回事。在当时,分层现象是极为严重的,受教育的是很少数的。而受过教育,读过书的,基本没有人来投奔张鲁。知晓三国的,或是玩过三国类的游戏的都知道,张鲁身边没什么人才的,除了功曹阎圃,就是其弟弟张卫。

这也是后来,虽然道教一直流存下来,却从没有在政治上显功的原因是一致的。包括后来的佛教虽然影响广博。但依然只能停留于宗教,却无法政治化的原因也是如此。

这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上,中华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是《易》,《易》经周文王解经,孔子作传,后称为《易经》。而《易》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其重点表达的是对规律的探寻。而规律是什么?是事物变迁的核心认知。

而宗教的基点是什么?就是用平常人不易理解的事物变迁的规律来忽悠民众,使其敬畏,迷恋,从而使其信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北京开车到天津,已知路程是200公里,开车时速可达100公里每小时。那么部从北京开车到天津要多长时间?这在今天小学生都会知道。但如果你不知道路程与速度的换算公式,有人告诉你,我掐指一算,你二个小时左右会到天津。你会不会认为这家伙是神算子。这么神。

这个换算公式是什么,就是规律。这看起来很简单是不是。可是今天依然有很多人痴迷于此。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起点和核心是规律,那么很自然的这套东西是上不了台面的,搞不懂会认为是我还没明白其原因,而不是归咎于神。而且有些东西明眼人是能看明白的。

所以别看张鲁在汉中时号称什么师君,投降曹操后,就再也不敢起什么妖娥子。当然这和其教派基本教义也是有关联的,张鲁的天师道包括后来和道教,其起源是老子的《道德经》你翻开《道德经》只字没有鬼神的事,都是在阐述规律。而且《道德经》的源点也同样是《易》。(个人认为《道德经》才是真正诠释了《易》内涵,也是贴近《易》的本意的)无为,清本,基本是道教的核心思想。所以道教作为祸作恶的人不多,后来也有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这一说法。后世对张鲁的评价也是甚高:如陈寿:燕、绣、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於彼为愈焉。

毛主席也曾说过: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

在《三国演义》里,玄乎的人和事不少,可是自始至终,各大君主,诸侯就没一个信的。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