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断舍离读后感800字(断舍离读后感简短)

导语:《断舍离》读后感

全职二宝妈遇上封控两月,孩子回家网课,老公在家办公,生活被各种升级版家务琐事和繁杂情绪包围得透不过气,利用零星时间,终于看完封控前买得这套《断舍离》。有两本,分别是《断舍离》和《断舍离家事》。

在看完第一本《断舍离》后,我开启了耗时十天的全屋大清理,还记得那时上海刚被封,一开始只是被告知封两天做核算,结果一再延期到遥遥无期,很感谢那十天的投入式断舍离的家务工程,让我度过了最焦虑和难熬的封控初期,看着家里洁净和清爽的环境,带给我和家人无比的舒爽和愉悦,也特别有成就感。

结合我的实践和书中的精华,特别分享以下三点,希望对你也能所有帮助。

1. 《断舍离》的理念

“断“物欲,”舍”废物,“离”执念。

切断庞杂地物品来路,舍弃不需要的物品,在反复地断与舍中,脱离对物品地执念。

断舍离,即“出”之美学。进,则出;出,则进。然后,再出。让新陈代谢这个最基本的生命机制,不断地被运用,不断地提升我们地生活甚至于人生地质量。

断舍离注重地不是物品,而是空间。“空间”=“思维”, 从物质轴的思维转向“空间轴”的思维中,让我们的生活因为断舍离更加自由,更加顺应自己内心的所需。

2. 方法

《断舍离》书中提到很多拿来就能用的整理和家事的方法,回忆我最初大清理的经历,印象最深也最有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

1) 俯瞰后分类和取舍

把所有杂物取出,摊在地面上俯视,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2)总量限定法

运用“7.5.1法“和”1 out 1 in法“控制家中物品的总量保持不变。

“7.5.1法“指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占比进行估测。

首先,物品在看不见的收纳空间里占7成。如衣柜、橱柜、抽屉里,看不见的空间留出3成的空白,给物品建立进出的通道,当我们打开这个看不见的空间时,这个留白也让人心情愉快。

其次,物品在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如带玻璃门的碗筷架或橱柜等,为了外面看上去有一定的美观度,应留有一半的留白空间。

最后,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如进门的玄关鞋柜上、餐桌上、橱柜上等水平面上,以1成空间放一点的思维去装饰这个空间,让小物件也能传递空间的美感。

以上各处产生的“留白“,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让人感觉舒爽,打造平静而让人心静的环境,适于去思考,去创造,去迎接每一个有挑战的当下。

”1 out 1 in法“就是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来控制家中物品的数量不变,无论人、事、物,唯有先出后进,才能有良性的循环。

3) one touch法

one touch法,顾名思义就是取物品的动作就是一次接触,打开门拿出来或放回去,一键式获取,这对于觉得家务事很繁琐的人而言,真得非常节省精力和时间。

譬如很多用于储物的盒子或包装袋,或者用橡皮筋把袋口扎起来等都非常不便使用,我们应该时时以一键式获取为标准来开动脑筋,去发现和创造更适合自己的便捷方法,让家务活更加简化而有趣。

3. 《断舍离》的活法

著名演员陈数在读完《断舍离》后,感悟我们要去做物质上的减法,精神上的加法。通过对人、事、物的断舍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整理,让我们重拾轻盈自如的人生。

运用断舍离的活法,不断提升我们人生的“机、度、间”的准确度,实现机缘、程度、间隔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准确,活出更怡然自得的人生。

在看完《断舍离家事》最后一页时的最大感受就是感叹作者山下英子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极致的思考,小小家务事也能促成她的伟大事业,提升自己生活和人生质量的同时,还能帮到像我这样普通的被家务烦恼的全职妈妈。她那浓浓的日本女性的极致、简约、温柔的味道,至简的纯净之美,让我由衷的欣赏和羡慕,她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智慧,更值得我去内省和行动。

任何知识只有去用才能算是自己的知识,否则就只是些过眼云烟的信息。

最后,断舍离的核心在出,在通,在良性的循环,希望我的以上分享能给你带去有益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因为断舍离而相遇,因为断舍离而让自己活得越来越精彩。

感恩遇见,谢谢关注❤️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