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就算慈禧不害死光绪这个男人也不会死(慈禧为什么不废掉光绪帝呢)
导语:为什么说:就算慈禧不害死光绪,这个男人也活不长?
正史告诉我们,光绪皇帝死于疾病。然而,至今历史爱好者们仍不愿相信这一事实,仍猜测他的死因与慈禧有关。
虽然光绪与慈禧是名义上的母子,但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若非同治直到驾崩仍无子嗣,慈禧想要找个便于操控的傀儡皇帝,光绪的人生恐怕与普通的贵族子弟别无二致。
然而,造化弄人,种种因素推波助澜,最终将年仅四岁的载湉拥上了太和殿。从这一天开始,这个孩子的命运便被老佛爷紧紧地攥在手中,至死方休。
虽说载湉成了万人之上的统治者,但自从他踏入了紫禁城,便再无快乐可言。每天等待着他的,是繁文缛节,是孤单寂寞,是慈禧的厉声喝骂。
从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光绪难免变得抑郁。
按照清宫祖制,不论皇帝几岁继位,只要他过完了十六岁生日,就要开始处理政务。随着载湉的年纪越来越大,慈禧意识到她放权的日子已越来越近。
众所周知,在慈禧的安排下光绪册封其侄女叶赫纳拉氏为后,但光绪最爱的却是最不受老佛爷待见的珍妃。宫墙之内处处是阴谋与心机,光绪根本无法得到他渴望的爱情。
而皇帝与太后之间矛盾的爆发,便始于光绪的感情问题。
载湉亲政,老佛爷却并未完全放权。表面上来看,她搬到了颐和园里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但每天关于军国大政的奏章仍要送到慈禧面前,经她过目审批后才可办理。
从清宫《脉案》来看,从载湉主政开始,他的身体虽然像以前一样羸弱不堪,但服药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估计是因为光绪终于能插手一些国家大事,所以每天励精图治,无暇吃药。故此,光绪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
从甲午战争爆发,直到戊戌变法失败的十年,算是光绪的“政治生涯”。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光绪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时不刻不在与慈禧做着对抗。我们知道,光绪帝想要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偏向革新派。反观慈禧及一众固守自封的老臣,这些人无不是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的顽固派。
两个政治主张截然相反的人,自然会在共同执政的过程中爆发矛盾。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而慈禧与光绪原本就薄弱的感情关系也在一场场矛盾冲突中土崩瓦解。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六君子被推上法场,他们的鲜血标示着中国再次被推回到闭关锁国的落后局面,渴望变革的有识之士遭到剿杀。作为变法的发起者之一,光绪帝输掉了他的政治生涯,被软禁在瀛台沦为囚徒。
为了惩戒这位“不识抬举”的皇帝,慈禧将他最喜欢的珍妃囚禁于钟粹宫,并明令禁止她再见光绪。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慈禧的所作所为向我们展现了她的目的:将皇帝废掉,或干脆将他害死。光绪是个聪明人,他已意识到自己已成为老佛爷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自从搬到瀛台后他每天都过得如履薄冰,生怕一着不慎遭人迫害。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态完全崩溃。在这段时间里,御医对皇帝的定期检查结果是这样的:
“面色发黄,鼻子溃疡,吃饭不香,消化不良,心情烦躁,时常叹息,气短而懒得说话,精神恍惚,常常半夜醒来,对墙无故发笑。气血双亏,心肾两虚,胸中郁闷,虚火上升,造成脾胃不和。”
在现代医学中,光绪帝这段时间的身体状态已比“亚健康状态”还要糟糕,随时可能发病。况且,没过多久便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而光绪挚爱的珍妃也死在这场变乱中(被慈禧害死)。山河破,爱人亡,光绪最珍重的两样东西在一朝之间尽失,而罪魁祸首正是慈禧。这种心理上的打击让光绪无法释怀,他的病情也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至于网络及史学圈中盛传的“慈禧毒杀光绪说”,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我们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将慈禧定罪,作为历史爱好者还是应该抱着严谨的态度看待历史问题。不过,以当时光绪的身体、精神状态来看,即便没有人加害于他,他也没法活太长时间。毕竟,哀莫大于心死,此时的光绪已失去了生的希望,死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方式。
参考资料:
【《清史稿》、《戊戌政变》】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