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浅谈格律诗十二格律诗之语言的特点(格律诗语法基础知识)

导语:浅谈格律诗十二:格律诗之语言

文:清溪先生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格律诗语境》的文章,我在评论区发现一些网友对文章本身或者对格律诗本身毫无兴趣。但是,却对格律诗使用新韵却充满了不应该有的“气愤”,对普通话有着莫名其妙的偏见。

虽然我不是搞历史研究的,对语言也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这个普通话是“胡化”的说法我是非常的不赞同,也予以了反驳。

汉语言是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支。满语是属于阿尔泰语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就是满蒙语系满语支。满语到现在一直还有人在使用,就在东北部分地区。

满语的发音与现行普通话发音有着巨大的不同,因为满清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北京话不可避免地融入了部分满语发音和吸收了部分满语词汇,最明显的是儿化音。这就是某些固执的网友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信口开河说汉语普通话是“胡音”的依据。

这完全是一派胡言,毫无根据。

汉语普通话形成的历史要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南京话为金陵官话。燕王(分封北平,即北京)朱棣夺位,迁都北平,将金陵雅言带到北方。金陵雅言与北方话(京冀)融合后演变成北京官话,初步形成汉语普通话的母体。

女真人努尔哈赤是明王朝册封的地方将军,努尔哈赤在万历年间统一了东北,建立了后金政权。后金在完成积蓄力量后打败了腐朽的明王朝,入关后建立了满清政权。

满人本来是说满语,用满文的,但为了更好地统治,满人开始学汉语、学汉字、读汉书,并推行北京官话。

东北话普通话也不是满语,而是河南、河北、山东加上其它地方一些老百姓为了讨生活,闯关东后,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汉语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5年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从河北滦平县采样标准发音而成。滦平普通话不带儿化音,而全国推行的标准普通话也是不带儿化音的,这个与北京话是有所区别。

我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来说普通话的问题?是因为理清汉语普通话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说清楚平水韵与新韵的问题,我们才能在作格律诗的时候将四声八调的平水韵过渡到汉语普通话的四声五调。

汉语普通话一共五个声调,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也就是声标里边的1声,2声,3声,4声)加一个轻声组成。

平水韵则是由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组成,音分清浊,共八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和阳入。我们可以从下边这几个字的发音体会一下。

梯、题、体、弟

涕、第、惕、笛

普通话新韵与平水韵相比少了入声,平水韵与新韵最大的差异就是一些现在读起来是平声字的,在平水韵里边是仄声,例如:一、七、八、白、菊、出、初、吃、夕、挖、屋等一些常用字。

还有一些字现在读起来是仄声字,而平水韵里是平声的,例如:看字,现在是仄声字,而在平水韵里边他属于十四寒,平声。又如俱字,现代新韵是仄声,平水韵却是平声字,属上平七虞。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一句标准格式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由此可见俱字是平声。

作为当代人创作当代格律诗,我觉得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容易出现太多古今差异的字眼。例如下边这首感怀诗,平水韵完全没有问题,新韵基本上也能够读得通,没有生僻字,没有太大的古今差异(除了一个白字,白字在新韵在为平,而此处为仄声位),基本上成功。

感怀系列(107)鸣虫与我已成仇,窃据墙根叫不休。文字飘零思绪远,荷塘沉静月光柔。人前不必求青眼,霜后无需怕白头。定是秋风同落叶,勾连逝水慢些流。

还有一首山行,按照平水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按新韵来说,就出现了三个问题。

一、里边就使用了一个现在是平声字的菊字,菊字在平水韵是仄声字。

二、另一个看字,在新韵中用作仄声字,就不能做韵脚,而平水韵中却是可平可仄。例如杨万里的”尽放花枝过墙去,不妨分与路人看”。又如苏东坡的“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三、还有一个足字,平水韵中是仄声字,而新韵中是平声字。

山行(八十三)

泉水应知鸟雀欢,下山一改步蹒跚。苍松翠柏精神在,巨石雄峰气韵宽。心喜归途釆得菊,云将落日炼成丹。今年佳事余多少?文字寥寥不足看。

我们创作格律诗如果不能避免使用太多古今差异的平水韵字创作格律诗,对于普通阅读者来说,他们会感到困惑,是不是平仄不符?是不是押错了韵?这样的阅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此来说,这首山行应该算是失败的作品。

只不过我很喜欢第一句,构思足够新颖。也有不少诗友特别喜欢“云将落日炼成丹”这一句。

而粤语则是分四声九调,例如使用粤语读1,2,3——9这9个数字就是9个不同的声调。这也是网上一些使用粤语的网友高调发声的原因。不但是粤语很好地保留了中古音的发音,广东地区还有客家话、潮州话也很好地保留了中古音,你用粤语朗诵唐诗,客家话朗颂宋词别有韵味。但是,时代是在发展的,我们不能因为自身有一些优势而搞语言歧视,特别是不能搞地域歧视。

我是广东籍湖南人,妻子是客家人,生意伙伴是潮州人。广东地区的三大语言都有所接触,我可能说得不太好,但也算是有所了解。在闲暇之余,我游览过本地大大小小的明清老建筑,祠堂。也参观过苏曼殊故居、梁启超故居、崖门海战遗址、南越开国皇帝赵佗故居,这些无非是希望更多地了解历史的变迁和语言的演变。

我们掌握一种或多种语言,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把这种语言的优势转化成自身的优势。

粤语地区的朋友可以在创作格律诗的时候把自身的语言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在网上排斥其它的语言或方言。

浅谈格律诗中的布局谋篇(一)

浅谈格律诗中的布局谋篇(二)

浅谈格律诗(三):格律诗中的常用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

浅谈格律诗之四:古风与格律诗

浅谈格律诗之五:格律诗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1

浅谈格律诗之五:格律诗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手法(2)

浅谈格律诗之六:格律诗的表现风格(1)

浅谈格律诗之六:格律诗的表现风格(2)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