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危害严重7项综合措施防治效果如何(黄瓜霜霉病的治疗方法)
导语:黄瓜霜霉病危害严重,7项综合措施防治效果好
黄瓜霜霉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损失达50%~60%,甚至绝收。
一、黄瓜霜霉病症状及危害霜霉病在黄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功能叶、卷须、蔓和花梗,老叶发病重。
1、黄瓜子叶受害症状:在发病初期黄瓜子叶出现褪绿色黄斑,后变黄干枯,湿度大时出现紫黑色霉。
2、黄瓜叶片受害症状:在发病初期只是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后因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黄褐色。潮湿时背面长出紫黑色霉。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叶缘卷缩干枯,仅留心叶。发病品种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
黄瓜霜霉病受害叶片背面症状
二、黄瓜霜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1、病菌传播途径。在周年种植黄瓜地区,病原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将孢子囊吹去。孢子囊可直接萌发,长出芽管,低温时,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1~8个,在水中游动片刻后形成休止孢子,再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在细胞间蔓延,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
2、发病主要条件。温、湿度是黄瓜霜霉病发展流行的主要条件。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叶面没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发和侵入,病害就不会发生。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原的萌发、侵入,湿度过高,结露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易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黄瓜霜霉病受害叶片症状
3、发病因素。黄瓜早春保护地栽培易发病。在地势低洼,或土壤质地差,或肥料不足,或栽培过密,或通风不良及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霜霉病加重发生。
4、病菌发育特性。霜霉病在温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温度20℃~35℃时,高湿2小时即可导致霜霉病发生。
黄瓜霜霉病爆发田
三、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1、选用良种。抗病品种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培育了一大批抗霜霉病的优良品种。露地主栽品种有津春4号、津春5号、中农4号、中农8号等品种。保护地栽培品种有津优35号、津春1号、津春2号、津优3号、中农 7号、中农13号、津优12号、津优40号、津优31号、津优32号、津绿1号、津绿2号等品种。
2、种子处理。黄瓜种子在播种前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
3、培育壮苗。育苗温室和生产温室必须分开,以免苗期感染。采用无菌沙土或沙壤土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与南瓜进行嫁接换根栽培,增强抗病性。苗期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
4、科学施肥。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并采取叶面追肥,定期喷施用0.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水溶液。
5、合理浇水。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黄瓜苗期应尽量少浇水,以降低保护地内空气的湿度。采用膜下沟灌,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效果好的塑料膜。结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保护地栽培,在采摘期要尽量少施药,采取控制温度和湿度来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棚内局部发病重,但瓜秧较健壮,可以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室封严,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高到42~45℃,2小时后多点通风。
6、药剂预防。每次灌水之前选喷洒防病药液,以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每10~15天喷洒1次1:0.7:240~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7、药剂治疗。发病后及时喷洒药剂防治,药剂可用:25%双炔酰菌胺乳油2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连阴雨天可选择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1千克。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