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鼠壳粿的做法由来(潮汕美食鼠壳粿)
导语:潮汕文化 “”鼠壳粿” ,您听说过吗?
鼠壳粿,祭祀供品,又是潮汕特色小食,是人神共飨的美食。名称里虽有鼠,却与鼠全无关系,而是由乡间野草「鼠壳草」加入作皮制成。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佛耳草,散长于田间地头,因其叶有"白茸如鼠耳之毛"而得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又可和米粉食也"。
“鼠壳粿”几乎是我们儿时一道美味的回忆,每年春节一到,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种粿。
我们先来聊聊“鼠壳粿”的制作方式:
1. 这就是鼠壳草。鼠壳草性平、味微甘,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调和胃气、消食去积的功效,所以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是很好的美食。
2.主要材料如图。
3.鼠壳草摘细嫩芯叶,反复清洗十几遍,确保无杂质无沙土。滤干水分。
4.锅加水,加适量食用碱,放入鼠壳草煮15分钟。
5.用冷水冲洗,挤干水份,用刀背剁成泥。
6.白萝卜用工具擦成较细的丝绒(不用挤干水分)。高压锅用50克猪油垫底。加入萝卜丝(水)、红糖、鼠壳泥,适量水,高压锅中小火煮半小时,至所有材料融合成泥。
7.趁这个时间处理馅料。绿豆蒸熟,趁入加入100克白糖并压成泥。
8.芝麻、花生用擀面杖擀碎,冬瓜糖切小丁,橘子皮切碎末。
9.50克猪油上锅,倒入豆沙、芝麻花生、冬瓜糖、橘子皮,小火炒馅。中途可适当加一点生粉水,增加馅的粘性。
10.这是炒好的馅。
11.这时候,鼠壳泥也压制差不多了。开小火保持沸腾状态,用筷子搅拌防粘锅。
12.糯米粉和粘米粉过筛,将90%轻轻倒入鼠壳泥中,加盖最小化5分钟。
13.倒出,用筷子搅拌成片状。
14.加入剩余的混合粉,揉成团。
15.取面团的1/3,捏成几个小饼状,放入开水煮至浮上来…
16.生熟面团揉和均匀。
17.揉好的生熟面团伸展性更好。
18.根据模具的大小,取35-40克面团,擀成8厘米左右的面皮,放在模具上。
19.加入适当的馅料,包好,轻压成型。
20.脱模,香蕉叶垫底剪型。
21.开水上锅蒸10分钟即可。
潮汕鼠壳粿成品图
至于该美食其起源: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只能以野菜充饥。饥民在无意中发现了鼠麴草,这种野草既能充饥,还有特殊的香味,又无毒,便把它采来食用。后发现这种野草可以掺入大米磨成浆做成粿,便称为“鼠壳粿”。
当时潮汕先祖吃苦耐劳,繁衍生根,后人不忘本,祭祖时一定会想起先祖们刚到潮汕拓荒的艰辛,荒地虽有,但可种植面积其实并不大,潮汕人靠海吃海,潮汕人继续下南洋。潮人先祖每逢春荒时,米不够吃,就在米食中加入鼠曲草之类的野菜,借以求生,这就是“鼠壳粿”
由于潮汕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鼠曲草地上部分入药,性平,味甘,功能祛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症。鼠曲粿颜色深绿,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
潮汕人又是聪明智慧的族群,既然祭祖需要用到粿品,那么粿品就应当寄托对先祖的哀思和美好的愿望,于是就有了桃形粿品:
潮汕地区的粿品以桃形和圆形为主,桃和圆都寓意吉祥,制作粿品所用的桃形粿印,一般上红漆或为原木色,凹雕桃形图案,中间雕一篆体“寿”字,周边饰以回形纹,并以这种纹饰围成小桃形,构成大桃携小桃的图案,这是寓意“吉祥福寿”
鼠壳粿是潮汕人智慧的结晶,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还有药疗作用,故深受潮人喜爱。
粿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供品,一种美味的小吃,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文化精神。
就像鼠壳粿在我们的心中已不是一种单纯粿品,它也蕴含着我们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告别与对未来一年的美好展望。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