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的诗词名句千古绝唱(苏轼经典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以诗为词,提升了词的格调,开创了豪放词风,拓宽了词的内容与风格。不过,我们不要误认为苏轼是纯粹的豪放派词人,实际苏轼是豪放与婉约兼备的,他也写了许多婉约风格的词作,今天我就选十首苏轼的代表词作分享给大家。
一,开创豪放词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因不赞同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出京任职,1074年到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首词是写苏轼打猎时的狂态。还不到四十岁的苏轼,自称老夫,他想要抒发一下少年狂意,于是一手牵着猎狗,一手举着猎鹰,带着众多随从,马踏黄茅冈。苏轼跟百姓的关系非常好,他打猎,全城的百姓都来围观,为了报答百姓的热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
在打猎后的宴席上,苏轼尽情畅饮,胸怀更加开阔,胆气更加豪壮,虽然现在头发已经微白,那又怎样,他的内心一直盼望着,神宗能像当年的汉文帝一样,派遣使节冯唐来任以重任,到那时,他一定会拉满弓箭,射下象征战乱的天狼星,平定西北的战乱。
这首词是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的作品,他刚写完不久,就得意地写信给他的朋友鲜于子骏,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二、悼亡词的巅峰之作
这首词也是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任密州知州之时,这年正月二十日夜里,苏轼梦见了亡妻王弗,醒来之后写下了这首极为悲戚的悼亡词。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她十六岁嫁给苏轼,治平二年(1065)去世,去世时才二十七岁。
王弗知书识礼,性敏而静,又在识人之能。苏轼喜欢开人玩笑,有时不免得罪人,王弗经常劝他君子当慎,说话要注意。苏轼喜欢交朋友,有真心实意的好朋友,也有故意巴结的小人,王弗一眼就能看出来,并规劝苏轼某人可交某人不可交,这些分析往往很快就得到验证。可以说,王弗与苏轼是一对灵魂契合的夫妻,所以王弗去世多所,苏轼依然念念不忘。
词中写道,妻子去世已十年,生死相隔,茫茫难见,即使不曾刻意思量,有关妻子的一切,都是刻骨难忘的。妻子的坟茔,在千里之外的眉山,我这些年经历的痛苦与心酸,都无处诉说了。即使我们现在还能相逢,你恐怕也认不出我来了,因为我现在风尘满脸,鬓白如霜。
下片写梦中的情景,夜里梦中,我回到了家乡,看到你坐在窗前,正在梳妆。我们相互看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有泪水,止不住地流。醒来思绪便飞到了千里之外你的墓前,那里明月照着山冈上我为你种的短松,那是我每年想起来都会断肠的地方。
苏轼的这首词,写得句句沉痛,催人泪下,是悼亡文学的巅峰之作。
三、千古咏月词第一
这首词写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此时,苏轼还在密州,而弟弟苏辙则在济南,两人已经七年没有见了。
苏轼在中秋这天,通宵达旦地喝酒,喝得大醉,写下了这首词。词中有超然的出世思想,又有对人间深深的眷念,还有对弟弟的思念与祝愿。
词的上片写,我端起酒杯,叩问青天,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明月上的广寒宫,现在是什么年月,面对这神奇的、永恒的宇宙,我多想离开尘世,乘风而去,但又担心月宫中的琼楼玉宇,太高太冷,让人难以忍受,还不如在人间对着月影自在舞蹈。
下片写月光转过朱阁,低低地穿过窗户,照在难以入眠的人的身上。明月应该不会有离愁别恨呀!为什么经常在人们分开的时候贺呢?自古以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来难以圆满。只希望人能长长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共赏一轮明月。
苏轼的这首词,可称千古咏月词第一,它将广阔的宇宙与深沉的人间情感都写了出来,既展现了苏轼超然世外的思想,又展现了他深爱世人的情感。
四、“最工”的咏物词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这一年,好友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苏轼则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章质夫写了一站咏杨花的词《水龙吟》,寄给苏轼,苏轼依韵和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杨花看起来像花但又不是花,有花之形,无花之香,所以没人怜惜,即使四处飘散也没人在意。杨花离开枝头飘散在路上,看起来很无情,仔细思量,是不得已,它也有着无限的情意。柳叶对飘散的杨花的思念,就像国民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那风中翻复的柳叶,就像思妇因相思困倦而欲开还闭的眼睛。思妇在梦中,随风到万里之外,寻找丈夫的去处,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
词的下片写,我不恨杨花飞尽,但杨花飞尽之时,也是春尽之时,那西园的繁花也落尽了。早晨雨后,杨花去了哪里呢?它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三分春色,二分散入尘土,一分飘落流水。仔细看看,那斑斑点点,不是散落的杨花,而是离人流下的眼泪。
苏轼的这首词,咏物与写人,浑然莫辨,“只见精魂,不见文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五、凄惶的内心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人举报,“乌台诗案”爆发,他被关进御史台,差点被杀了头,经过多人营救,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丰三年,苏轼到黄州,没有住处,但寓居在定惠院。在定惠院,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写道,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在深夜寂静的时候,有谁看见一个独自来去的幽人?原来是一只孤鸿。孤鸿被惊吓,回头惊惶地张望,内心的愁恨无人能明白。孤鸿不停地飞,拣选尽了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最后只能满在寒冷的沙洲之上。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词中的孤鸿就是苏轼自己,他的内心也会惊惶,也会孤独,也会怨恨,但他始终有自己的坚守。
六、哲理词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在黄州,苏轼到了人生的谷底,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困境中,苏轼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历练,变得更加通透了,更加豁达了,这首词便是他的精神写照。
三月七日这天,苏轼跟朋友一起南北通透沙湖,半路上下起了雨,同行的朋友都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浑然不觉,过不多久,天就晴了,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开篇,便充满一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去听了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一边吟啸一边漫步。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比马还轻快,人生只需一身蓑衣,便任凭风雨。
过不了多久,雨散天晴,微赛的春风,吹醒了酒意,山头的夕阳迎照,回首来处,树木萧瑟,徐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最后这一句,看似不可解,细细品味,就能明白苏轼超脱的人生态度,晴与非晴,均无挂碍,他超越也外在世界带来的悲欢。
苏轼的这首词,将自然界的风雨与人生的风雨融会在一起,赋予了词丰富的内涵,词中广阔的胸怀,超脱的人生态度,令人向往。
七、怀古词
黄州城西的赤壁矶,传说是当年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苏轼来到黄州,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名胜古迹。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便写赤壁为主题,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怀古词。
词的开篇,以磅礴的气势,将眼前的大江与历史的长河融为一体,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而去,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也在历史的浪淘中消散。在那残留的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与曹操赤壁之战的地方。而现在,只见岸边乱石耸立,奔涌的波涛拍打着河岸,卷起高高的浪花。在这如画的江山中,曾经涌现了多少豪杰!
下片就写周瑜火烧赤壁的事迹。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来,他风流英武,羽扇轻摇,纶巾飘飘,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在大火为灰飞烟灭。如今我神游曾经的古战场,应笑多太过多情,早早地生了白发。人生就像一场梦,就让我洒上一杯酒,祭奠一下这大江与明月吧!
苏轼的这首词,是怀古词中的千古绝唱,我们太熟了,熟极而流,反倒不知好在哪里。单从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恐怕很少有诗词能比得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模仿它的,甚至到了现在,经典老歌《上海滩》的开篇,“浪奔,浪流,浪水淘淘永不休”,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的痕迹。
八、感慨人生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到黄州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一夜,苏轼的东坡(他自己开垦的地)的雪堂喝酒,三更天才回家,结果家童都睡了,没人给他开门,被关在了门外,于是写了此词。
夜里在东坡雪堂饮酒,醉了醒,醒了醉,回家的时候大约已经三更天了,家里童仆已经酣睡,敲门都没有人应,于是苏轼只好倚着手杖听江水之声。
在江声中,苏轼开始反观自身,他说,只恨人的身体不归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生活的营营碌碌?
夜深风静,江面的波纹平静,我多想乘一小舟,从此消逝,在江海中了此余生。
苏轼的这首词,写出了心为身累这一人生境遇,心灵向往着远方,身体却被俗世紧紧束缚,这时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九、令人称羡的友情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参寥子,也就是北宋著名诗僧道潜,他与苏轼交情甚笃,可比生死相随之夫妻,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苏轼晚年被贬海南,参寥子又欲渡海相随,苏轼得知后写信力劝也不要来,这才作罢。
元祐四年(1089),苏轼再度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参寥子也在杭州,两人相与优游,非常快乐,两年后,苏轼奉召还朝,写此词与参寥子留别。
词突兀而起,有情的风,万里送潮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以嘲喻人世离合,有情的是人,无情的是世事。想那钱塘江上,西兴度口,我们曾一起看过多少落日?不用去思量历史古今变迁,这俯仰之间,已经物是人非。谁像这东坡老者,忘却了世俗的机诈之心。
下片写,还记得我们曾一起在西湖西边,欣赏那空明青翠、云烟缭绕的春山,像你我这样好的情感,在诗人之间很少吧!我们约定他日,要像东晋谢安的志向那样,一起向引退、归隐,希望这一高雅志向不被违背,别让你像当年的羊昙一样,在西州路上为我恸哭。
清代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评价这首词说:“突兀雪山,卷地而来,真似钱塘江上看潮时,添得此老胸中数万甲兵,是何气象雄且杰!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所谓骨重神寒,不食人间烟火气者。词境至此,观止矣!”又云:“云锦成章,天衣无缝,是作从至情流出,不假熨帖之工。”
十、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考。
词中写道,百花凋谢,只剩零星残红,枝头结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飞来,碧绿的水流绕着村子流淌。柳枝上的柳絮,被春风越吹越少,天涯茫茫,何处没有芳草呢!
“天涯何处无芳草”,今天我们通常用来用来安慰失恋的人,但原词中没有这个意思,它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典故:“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意思是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怀恋故地?这是词中行人的自我安慰。
词的下片写,行人走到一堵墙边,听到墙内有佳人在打秋千,发出悦耳的笑声。墙内的佳人可能注意到墙外有人,于是渐渐不笑了,甚至不打秋千离开了,行人的多情,被佳人漠视了。
这首词是苏轼的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明代的王士祯说,这首词即使是最善于写婉约词的柳永,“未必能过”。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