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苜蓿的谐音梗是什么(醋溜苜蓿的谐音梗怎么说)
导语:醋溜苜蓿的谐音梗
谐音梗,在脱口秀领域好像是段位比较低的一种创作手段。但是玩得好的,能靠谐音梗行走天下并成为自己的标签,那才是化繁为简化有形于无形无招胜有招比如王建国……
菜里边也有谐音梗,这个是不是很有趣?今天咱们就说这一道清真鲁菜,醋溜苜蓿,就是因为谐音梗而得名并且因为谐音梗而被误解的一道菜。
咱们先说因为谐音而被误解,所谓醋溜苜蓿,其实跟木须无关,更不是木须肉。木须肉和醋溜苜蓿是两道菜。因为苜蓿和木须同音不同字,所以很多人以为醋溜苜蓿里需要放木须(木耳),这就大错特错了,正宗的醋溜苜蓿,是不放木耳的。
这是“醋溜苜蓿”
醋溜苜蓿,是一道酸甜口的菜,非常下饭。是鸡蛋和羊里脊肉的组合。说到这里,再提到一个小知识点:醋溜苜蓿和它似蜜这两道鲁菜清真代表菜,最原始的做法是用羊里脊,但是现在因为迎合大众口味,一些清真馆在菜单上这两道菜的默认为牛肉,如果有传统的老饕想吃原始口味,得专门跟后厨交代,要用羊肉烹饪——这个也是美食在发展和进化中一个合理的演化过程。做这道菜的时候,鸡蛋要打得散,炒鸡蛋的时候油要宽油温要热,鸡蛋下锅的时候要立刻膨起,伴随着炒勺快速划锅,把鸡蛋划出花——形似苜蓿花,因此而得名“醋溜苜蓿”。炒好的鸡蛋再和划过油的羊里脊用糖醋汁调味勾芡,看似简单但需要对鸡蛋、里脊肉的火候都要拿捏的相当到位,才能保证鸡蛋和肉的滑嫩。同时,我们知道,酸甜口的调味,糖醋盐酱油的比例都要非常精准,不同的季节(环境温度)和不同的火候,对调味料的比例都会有影响,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醋溜苜蓿,经常是鲁菜师傅之间互相切磋的一道菜,也是老饕们考察和评价一家鲁菜馆的主点菜。
刚才,我们说到了醋溜苜蓿谐音梗的其一,苜蓿不是木须;那第二个谐音梗就更有趣了,而且这个谐音梗直接跟这道菜的菜名有关了——就是鸡蛋。如果了解北京菜的朋友们可能知道,鲁菜在明清两代都颇受皇族喜爱,宫里边御膳房大多为太监,太监忌讳“鸡”和“蛋”这俩字儿,所以任何跟鸡蛋有关的菜名都得改,于是,在北京过去摊鸡蛋叫“摊黄菜”,卧鸡蛋叫“卧白果”,甩鸡蛋叫“甩果儿”……醋溜鸡蛋肉,因为鸡蛋炒得像苜蓿花,所以就叫醋溜苜蓿——所以,这是醋溜苜蓿的谐音梗之二。
嗯,中华美食,是不是有点意思?
关注老馋,咱们聊更多美食文化相关的事……
醋溜苜蓿里边没木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