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腹颤音有什么技巧(洞箫腹式呼吸腹部图解)
导语:洞箫腹震音系统训练技巧
腹震音,又叫气震音,是一种靠气息控制实现有规律的强弱交替而形成的水纹般的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横膈膜的颤动而获得的。它是演奏中表现曲子感情色彩的关键技巧之一,大量柔美抒情的曲子,都需要通过腹震音来表达演奏者内心的情感。
使用这种技巧演奏的洞箫曲迷煞了多少听众,相信很多箫友都想早点儿掌握这种技巧。个别箫友天生就会使用这个技巧,但大量箫友通过系统训练,照样可以掌握,甚至练得更好。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提供一套有效的系统的练习方法,供有追求的箫友们参考练习。
一、找到气息的位置和感觉
既然是腹震音,那它的着力点就是腹部,通常在肚脐下三指左右(大概10厘米),也就是俗称的丹田。
可参照声乐中的学狗喘气来找位置。
我们可能都见过天热时狗狗哈气的样子。夏天热的时候,狗没有毛孔,只能用舌头排汗来散热,不断的哈气。注意观察,可以看到狗狗哈气的同时,肚子在不停地震动收缩。箫友不妨模仿着试试,不断有节奏地发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边做边体会用气的位置和感觉。然后用找到的感觉,拿着洞箫练,注意保持口风的自然和稳定。
著名演奏家李春华老师也提到一种方法,我们不妨也可以试试。
他建议练习时可以模拟火车开动的频率进行徒口练习。
具体做法是,发&34;这个声音,先慢速把每个&34;用断奏或顿音的方式发出,也就是“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反复练,感受气息的强度及身体各部对气息的控制,此时的气息运用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气息,而是在丹田和腰部力量支撑控制下产生的有力的深度气息。
找到感觉后,将“嘶”的发音连贯推出,发“嘶~嘶~嘶~嘶~嘶~嘶~”,速度由慢到快,强弱变交替进行。最后,通过不断训练把气息强弱变化的速度加快,气震音的效果就出来了。
二、在洞箫上练习
通过上面的徒口练习,箫友差不多已经能找到感觉了,接下来就是在洞箫上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
1、每分钟60拍,每拍震4下,练这个练习曲:
2、每分钟76拍,每拍震4下,练这个练习曲:
3、每分钟88拍,每拍震4下,练这个练习曲:
要点说明:
(1) X可以是任何一个音,吹奏效果类似“呼呼呼呼 呼”,一个音一个音练,可以从最低音5练到所能吹出的最高音,每个音反复练4-8遍。
(2) 练习时,震动幅度尽可能大些,均匀清晰,音高不要发生变化,音质不要僵硬。
(3) 注意是腹部震动实现腹震音,切忌靠口型的变化来达到气震效果。
(4) 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幅度能大能小,力度能强能弱,速度能快能慢,控制自如。这样就能达到演奏乐曲的要求了。
(5) 在实际应用时,腹震音的音波频率有快慢之分,吹奏具有古朴、典雅风格的乐曲时,音波的频率要缓,震动的幅度要大,类似吟唱的感觉。在吹奏富有朝气与激情的乐曲时,音波的频率要稍快、幅度要均匀、近似歌唱的效果。
顺便再推荐几首适合练习气震音的小曲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康定情歌》《另一种乡愁》《枉凝眉》《葬花吟》
祝箫友早日大功告成!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