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怎么写(《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反思)

导语:《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后记

《大自然的语言》是第二单元的首篇文章,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一课时是常规教学,主要从字词,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展开,然后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对农业的重要性。(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探究文本

1、首先从标题出发,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阋读兴趣。不能改换,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上就会大打折扣。)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过程。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这部分讲解可分别举例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理解就变更为透彻。)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③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很简单,学生完全从书上可以找到答案,这个就交给学生自己来搞定。

5.关于本文的说理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可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从文中各找出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课堂练习: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客观准确性,当然也不排除生动性。本文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和准确性,可结合课后习第四题进行。

本节教学层次清晰,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可初次接触事理说明文,推理能力较弱。似乎不是很感兴趣,今后要多读多练习。

本文内容由小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