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如何利用小组进行班级管理(巧用小组合作优化班级管理)

导语:如何应用“小组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上)

如何利用小组进行班级管理(巧用小组合作优化班级管理)

想起初当班主任时,班里50个学生每周怎么换座位,每天怎么排值日,怎样收发作业最高效?这些都是需要烦心、操心的事,如何有些学科需要分组学习,又会友情地询问班级是否分组?班级内怎样形成比拼学习的良好氛围?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锻炼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班集体乃至学校的建设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思考并探索一种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机制成为我当班主任以来一直萦绕在脑中的一个思考,经过两年来的摸索,我找到了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形式——小组制。接着,我将侧重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小组制”管理形式的实践过程:

一、“小组”产生原因及办法:

其一,对桌椅摆放方式评价:受教室人数影响,桌椅不能灵活摆放者多会选择一人单坐、二人同桌或三人同桌的形式。我认为,一人单坐,好处是减少自习课“悄悄话”现象,但一个人稍显孤单,不利于学生间互动,有违学生表达沟通意愿;三人同桌,看起来教室显得拥挤,且坐在两人之间的学生进出不便,缺点明显。此外,安排同桌刻意避免男女同桌,并美其名曰“避免男女接触产生早恋”也不妥当,其实,如果班级男、女生比例允许,那么,同桌最好都以“男女同桌”的办法安排,这样既在学习方面有利于男女间抽象与具象思维的互补,更有利于男女生在性格上的优势互补,比如男生一般粗心、女生一般细心。

其二、小组产生的办法。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上一次大型考试的成绩从高到底排列,然后,将排好序的48位同学(笔者所管理班级恰好48名同学,如果班级同学大于48名,则先进行全班同学的一次抽签,抽取多出的同学另成一组,或者等8个小组确定后,再由多出同学抽签决定自己加入哪个小组。)按顺序分成6段,每段8位同学。最后,小组以抽签“碰缘”的方式确定下来。第1段8位同学第一次抽签产生每位同学的组别A组到H组,第二次抽签仍然由第一段8位同学是从第2段抽出自己小组的第2位组员,第2位组员则从第3段中抽取小组第3位组员,依此类推,第5位组员从第6段抽取小组最后一位组员。如此,班级8个小组便诞生了,每个小组6名同学,两人同桌,排三排。小组在每次大型考试后重新抽签生成,原则上,半学期生成小组两次。

关于小组产生需要阐明的三个问题:

其一,小组产生完全依凭“缘分”,每一位组员都由上一位组员抽签产生,抽签按数学概率来讲是最公平的。日后小组倘若出现不和谐情况,也埋怨不到任何一位组员,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一个相联系的,因此,问题只能限制在小组内协调解决。另外,一个小组便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

其二,小组成员分别分布在班级的6个成绩段,因此,每个小组整体成绩非常接近,又兼顾了组内性格的互补,这样分组不仅有利于成绩暂时较弱的同学能够及时向成绩较好的同学寻求帮助,更是让小组包含了不同性格和不同能力的同学(一般情况,小组内成绩分布差越大,越容易产生不同性格、兴趣的同学),而一个团队恰是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的成员才能形成团队力量,这恰是我选择“小组制”作为班级管理时的一个重要依据——小组成员以组长为核心,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又相互竞争,并共同维护小组的荣誉。在此基础上,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形成的团结、进取的品质就会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共振”,增强整个班级的团结与进取品质。

其三,小组产生办法第一年施行由成绩较弱者往前抽签,直到抽到成绩在第一阶段者。本学年期中考试生成小组时则修改了之前的规则,改由成绩较弱者最后被抽到。实施这一改革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理解,社会规则即是优秀者有选择权,而没有优点、特点者只能被选择甚至丧失被选择权。此外,也希望通过分组抽签之改革激发成绩暂时较弱者的学习动机。

其四,班级座位安排及变动也依照小组进行,小组内同桌安排原则有三个:成绩优弱同座,性格内外向同座,男女同座。小组每两周以“蛇形”挪动一次,同时,小组三排也会前后滚动一次。如图:

小组内组员位置变化图

第三排

第二排

第二排

第一排

第一排

第三排

原座位 换位后

班级内小组位置变化图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