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症状有哪些(水稻稻瘟病的典型症状)
导语:水稻稻瘟病来袭,不重蹈覆辙!一定要重视做好预防、及时控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与纹枯病、稻曲病并称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给水稻造成的损失严重时可达到40%~50%减产,甚至绝产。七月份以来,全国各地连续高温高湿天气,这样的气象条件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大发生。特别是水稻抽穗期,如出现3天以上连阴雨雾天气,后期穗颈瘟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风险极高。为此农民朋友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务必高度重视稻瘟病的防控工作。
一、稻瘟病的识别及危害症状1、苗瘟:一般发生在苗床育秧阶段或秧苗二叶期。危害初期在幼苗的基部成芽鞘上可观察到水绩状斑点,发病严重时,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褐色,直至病苗卷缩枯死。
2、叶瘟:一般发生在水稻三叶期以后,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危害较为严重。病菌侵染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植株萎缩,根部腐烂而枯死。
根据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可以将叶瘟病的病斑大致划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第1、2节上,常常发生在抽穗后。病害侵染初期,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节,呈黑褐色。易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谷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严重时一株稻秆上有2-3个节受害。
节瘟
叶枕瘟
4、穗颈瘟: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逐渐向两端扩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易造成水稻白穗,严重影响产量。
穗颈瘟
谷粒瘟
二、发生规律当气温达到20℃-30℃,尤其在25℃-28℃,阴雨多雾、露水重、相对湿度90%以上时,容易引起禾苗发病。病斑上大量的灰色霉层靠风雨再传染到其他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发病。
三、防治方法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措施、病害流行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用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1、选用适合本地栽培的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增施磷、钾肥和硅肥,提高水稻抗病性,严防偏施氮肥。后期间歇灌溉,干干湿湿。
3、彻底肃清病原。常发病地区,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遗留稻草。
4、药剂防治:预防药剂主要有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或稻瘟酰胺等药剂,喷施1-2次,每5-7天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防治药剂及推荐用量 (请在农艺师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防治原则: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田间一旦发现发病中心,采取“见点打片、见片打面;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点片控制与全面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控制菌源。
为了防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害,可选用实现“一喷多防”、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
喷药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破口期,齐穗期两次用药。
2、喷雾时要有一定的充足水量。
3、喷药时温度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风速要小。
云众地服务宗旨:一个有态度、专注农业种植技术的农业自媒体,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若有不足之处,望朋友们发表评论。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