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激发个人创新动力的途径有哪些(激发个人创新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导语:激发个人创新动力的途径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激发个人的创新动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1. 要有好奇心。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任何人在其行为之前,必须先有行为的愿望,而愿望的产生是因为大脑中有这样的意识,而意识又源于大脑对外界的反应。如果我们没有好奇心,对外界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产生意识,形不成行为的愿望,就不可能产生行动。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好奇心理。好奇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2. 培养兴趣。

兴趣是创新最原始的内在动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核心思想是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兴趣是行为的动力之源;只有感兴趣的事情,人们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竭尽全力地做好它。同时,兴趣是可培养的。对于一些事情,我们一旦认识到它的价值以后,就会关注它、深入研究它,进而产生兴趣。例如,袁隆平在发现水稻“无优势论”理论不成立时,就产生研究它的浓厚兴趣。可以这么说,强烈的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营养,是最好的老师,是感情的体现,是行为的内在因素,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当然,创新也不能任由兴趣而行,对于肩负重任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不能完全凭兴趣行事,必须沉着冷静地对待创新,将艰难困苦的创新内化为有兴趣的活动。同时,也要防止内在动机被外在因素所控制,避免出现心理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的内部动机外化的情形。

3. 敢于质疑。

创新的最大障碍是盲目地崇拜权威。权威是权力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应而已,而质疑就是以事实为根据去挑战权威、突破权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要敢于质疑。我国古代教育家曾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袁隆平就是质疑水稻杂交“无优势论”,并冲破该理论的束缚,取得了培育杂交育种技术的成功。

4. 勇于探索。

创新就是探索,而探索是艰苦的。袁隆平在创新水稻杂交育种技术中,经历了艰苦的探索。1960年7月袁隆平观察到一株穗大粒多的优异水稻;1962年在水稻杂交试验中观察到杂种优势现象;1964年至1965年,检查1.4万多个稻穗,才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珠;1964年到1970年间,先后进行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都没有找到保持系;1970年冬天,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岛发现了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1972 年有成我国第一批雄性不育 系及相应的保持系;1973年育成恢复系;1974年和1975年选育出强优组合“南优2号”,标志着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从观察到穗大粒多的优异水稻株到选育出“南优2号”,前后经历15年的艰苦探索。任何重大的创新,都是要长时间艰苦的探索,创新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