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汉代玉衣(汉代玉衣片用的什么玉)

导语:史上最贵的寿衣——汉代玉衣,寄托了汉代帝王贵胄的“重生梦”!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玉在中国古代的使用十分广泛,其中丧葬用玉文化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到汉朝的巅峰再到魏晋南北朝的衰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承载着古时人们对于亡者的缅怀与祝福。

而玉衣作为汉代特有的殓服,更是以其独特性得到了众多关注。汉代玉衣不单单因其精美而为人所知,其发展变化更反应着当时国家的状况,折射着社会的变迁。

一、“贵玉”和“升仙”思想下的玉衣

汉代玉衣的繁荣,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贵玉”思想。儒家学说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将玉赋予了一层人格化的美好意味。《礼记·聘义》中记载,孔子进一步解释了玉具有十一种美德。

汉代时,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贵玉”思想也由此得到了推崇。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将玉之美德总结概括为五种,即“玉,石之美有五德”。

在“贵玉”思想的影响下,汉代玉器的使用十分广泛。与此同时,汉代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孝道文化也十分发达,统治者更是“以孝治天下”,厚葬便是恭行孝道的方式之一。

加之汉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经济状况,以玉入葬便成为了流行的做法。在汉代的陵墓中出土了众多玉衣、玉塞、玉握、玉枕等丧葬玉,比如在1991年在后楼山的汉墓中就出土了一件蟠龙铜架玉枕。

而独属于汉代的玉衣,其出现除了受到儒家思想的“贵玉”和孝道文化影响外,还与当时盛行的升仙思想分割不开。

西汉儒学与玄学互相影响,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就是表现之一。于是乎,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便成为了众人的追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试图通过玉衣,来维持肉身不朽和引导灵魂升天。

当时的人认为,将玉放在九窍,可使亡者不朽,而汉代玉衣不论具体形制如何,都会在头罩的顶部留有一片有孔的玉璧,作灵魂出窍升天之处。

汉代的玉衣是特定时期、特定思想下的产物,其形制与使用也反应着统治者的思想和政局的变迁。

二、汉代玉衣的使用

玉衣又被称为“玉匣”、“玉柙”等,主要由许多玉片连缀而成,覆于亡者身体之上,其前身为周代的缀玉面罩和缀玉衣服。

一套完整的玉衣主要由头套、上衣、裤筒、手套及鞋套五大部分组成,与人体的外观相似。而按照穿缀玉片材质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四大类。

徐州狮子山的楚王墓曾出土过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是一个西汉时期的陵墓,其玉衣所用玉片均为上乘的新疆和阗青白玉,数量共达四千多枚,薄而精致,是我国目前出土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的玉衣。

而如此奢华的丧葬用器,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在汉代,玉衣只有皇帝、诸侯、列侯及其家族成员才能使用,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具体使用哪种玉衣也有等级划分。根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记载:

“(皇帝)……金缕玉柙……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

但我国最早出土的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属于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刘胜。可见,在西汉早期,关于玉衣使用的等级限制还未出现,或者说还没有那么严格,诸侯王也可以穿金缕玉衣。

到了西汉中后期,相关的使用制度渐趋严格。到了东汉,玉衣的使用规范正式写入了史书,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后汉书》。可见,玉衣的出现及使用的等级制度,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此外,一些位高权重的臣子或宠臣在去世后也会被身披玉衣,这一类情况大都是由皇帝赏赐的。比如西汉汉哀帝的宠臣董贤,就有一套玉衣。

玉衣的制作也是十分复杂的,西汉时,少府属下的东园专管丧葬器物的制作,玉衣的制造也归由该机构管辖。而部分经济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也能独立制造玉衣,如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套丝缕玉衣,其形制与年代相近的中山靖王金缕玉衣相差较大,可能就是由自己制造的。

一套完整玉衣的制造,需要经过设计、采料、拔丝、编缀等多个步骤,有研究推测,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十年之久,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这一精美奢华的汉代玉衣的盛行与具体使用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两汉政治变迁的反应。

西汉初定之时,政局尚待稳定,各诸侯国王也会使用金缕玉衣,前文所提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就是这一时期的。

待到西汉中后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汉王朝对诸侯国的控制程度加深,诸侯国所用玉衣材质开始下降,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玉衣的数量却大大上升了。

到东汉时,礼制的完善使得玉衣使用更加规范严格。但到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经济衰落的大背景下,玉衣的制作工艺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了用汉白玉和大理石来代替玉料的做法,僭越使用时有发生,玉衣的衰亡之象初显。

三、玉衣的衰亡之路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玉衣只出现了短短的几百年,其时间总体而言并不长,它的衰亡也与时局和思想的变化相关。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堪,农民起义不断,军阀连年混战,瘟疫水旱又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之下,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经济实力大大下降,此刻无论是朝廷还是诸侯,都没有余力来制造奢华的玉衣了。

厚葬的风气也是在此时有所冷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就记载了曹操禁止厚葬的相关法令。此外,之前盛行的厚葬之风,又引发了严重的盗墓现象,父母尸骨暴露于野,显然与孝道相悖。故而在三国时期,提倡厚葬的做法转变为了推举薄葬。

而在汉代时思想界,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佛教的传入。自此,佛教逐渐在中国扎根,其思想也深深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与追求长生不老和灵魂升天不同,在佛教的生死观中,生命是有轮回的,这种说法使得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了起来。东汉佛教的流行程度如何尚有争议,但不可置否的是,佛教的思想已经引起了注意,教义也被部分人所接受了。

在这种生死观的影响下,佛教所提倡的薄葬甚至是火葬,也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时的人。思想的变革,使得追求厚葬与升仙的玉衣文化逐渐衰落。

及至曹魏建国,魏文帝曹丕与黄初三年正式下诏禁止使用玉衣,他在《终制》要求丧葬“无施珠糯玉匣”,还说 “ 骨无痛痒之知,家非栖神之宅”,从思想上否定了永生的说法,玉衣也就此成为了历史。

结语

玉衣的出现,是当时丧葬观念的外化;玉衣之消亡,是时代变幻的结果。汉代玉衣历时虽短,但却在中国丧葬用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还能够从中窥见大汉风华,领略汉时风韵。

参考文献

《礼记·聘义》

《说文解字》

《后汉书·礼仪志》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