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汉朝东郡(汉朝的东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导语:《汉书.地理志》图解(十):东郡

《汉书.地理志》原文:

东郡

秦置。莽曰治亭。属兖州。

户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万九千二十八。

县二十二:

濮阳 卫成公自楚丘徙此。故帝丘,颛顼虚。莽曰治亭。

畔观 莽曰观治。

聊城

顿丘 莽曰顺丘。

发干 莽曰戢楯。

范 莽曰建睦。

茬平 莽曰功崇。

东武阳 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莽曰武昌。

博平 莽曰加睦。

黎 莽曰黎治。

清 莽曰清治。

东阿 都尉治。

离狐 莽曰瑞狐。

临邑 有泲庙。莽曰穀城亭。

利苗

须昌 故须句国,大昊后,风姓。

寿良 蚩尤祠在西北泲上。有朐城。

乐昌

阳平

白马

南燕 南燕国,姞姓,黄帝后。

廪丘

汪遠孫撰《漢書地理志校本》(影印版):“東郡”

讲解及图示:

东郡,最初置于秦代。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将蒙骜攻魏,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其范围包括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的部分地区,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汉代沿袭了这一设置。

有人认为,东郡之名,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商以朝歌为都,称其东面的区域为“东”地,其中近处(泰山以西)称为“小东”,远处(泰山以东)则称为“大东”。周人也沿用此称谓,来指代其灭商后向东方新扩展的疆土。《诗经》里有“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的诗句。秦汉之东郡,正与商周时的“小东”之地对应,也就是与朝歌处于同一纬度的古黄河(西汉故道)以东、泰山以西的区域。

东郡,在汉代属于兖州刺史部。王莽曾改名为治亭。西晋改东郡为濮阳国,北魏改为濮阳郡,北齐、隋仍置东郡,唐以后改为滑州。

西汉兖州刺史部的地域范围

东郡在兖州刺史部八郡国中的相对位置

西汉末的东郡下辖22个县:

1.濮[pú]阳县。古称帝丘,五帝时曾为颛顼之都。春秋时狄人侵卫,卫国迁都于此。战国后名濮阳,因在濮水之北得名。(濮水为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秦置濮阳县,属东郡。两汉为东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十六里故县村。

2.畔观县(观县)。古为观国,传说夏启之子武观受封于此地。春秋战国时称观邑,先后属卫、赵、魏。汉初置县,因武观曾据此地叛乱,故名“畔观”。王莽时曾改名“观治”。东汉以后曾改称卫县、卫国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清丰县东南。

3.聊城县。因县有聊河得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二十二里阎觉寺镇附近聊古庙。

4.顿丘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

5.发干县。治所在今山东省冠县东南。

6.范县。春秋时为晋范武子(士会)之城邑。县因此得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范城。一说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张庄乡旧城村。

7.茬[chí]平县。治所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东汉改为茌平县。

8.东武阳县。因县在武水之阳而得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莘县东南十里。古黄河支流漯水自此县分出,东流入海。

9.博平县。治所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

10.黎县。治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三十四里陈坡乡。东汉省。

11.清县。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东汉改为乐平县。

12.东阿[ē]县。战国为齐之东阿邑地。秦置县。治所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阿城镇。

13.离狐县。《元和郡县志》 卷十一: “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南。

14.临邑县。治所即今山东省东阿县(铜城镇)。

15.利苗县。治所在今山东省西部。东汉省。

16.须昌县。夏商时为古须句国(太昊之后,风姓)国都。秦置须昌县,属薛郡。汉初曾为侯国。后仍为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原埠子坡村西(今东平湖老湖中)。

17.寿良县。秦置张县,属薛郡。汉改寿良县,属东郡。《水经注·汶水》:“春秋之良县也,县有寿聚”,故名寿良。东汉改为寿张县。治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18.乐昌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南乐县西北。东汉废。

19.阳平县。治所即今山东省莘县。

20.白马县。本春秋卫国曹(亦作漕)邑。秦置县,因县有白马山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滑县东二十八里。东汉末关羽斩袁绍将颜良,解白马之围,即此地。

21.南燕县(燕县)。古为南燕国。该国始封于商代,国君伯鯈为黄帝之后,姞姓。秦置燕县。西汉改南燕县。东汉复为燕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

22.廪[lǐn]丘县。治所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三十八里水堡乡。

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东郡辖区共有人口1659028人。

西汉东郡各属县的地理方位如下图所示:

西汉东郡属县地理方位图(缺利苗县)

结合周边地形来看,东郡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西汉东郡属县地缘结构图(缺利苗县)

由图可见,秦汉之东郡,地处古黄河(西汉故道)与泰山山脉之间,是联结青、冀、兖、豫、徐各州的枢纽之地。由该郡向西、西北,越过黄河故道即到达冀州各郡;向东北,沿泰山山脉北缘,可到达青州之地,也就是古齐国的核心区域;向东南,越过兖州各郡可到达徐州之地;向南,通往豫州各郡;向西南方,侧邻黄河故道可通往河南郡及司隶各郡。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