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冶金锻制工艺有哪些(东汉冶炼技术)
导语:东汉的冶金锻制工艺
此文只为纪念东汉的冶金锻制工艺及其工匠:堂工刘满,钺工虞广,削厉待诏王甫,金错待诏灌宜。铁工常朕,幡羼工孙张,削削工原生,错工陈阳。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东汉永寿二年错金钢刀,汉桓帝御用;刀全长79.8厘米、刀身宽3厘米、刀脊厚0.7厘米,原镡部位置长0.9厘米。环首呈椭圆形,外径6厘米,由嵌金几何形卷云纹饰组成。刀脊有错金铭文54字,字下饰有错金火焰纹及勾连云纹。刀身两侧及刀脊上的错金纹饰的位置和形式,符合东汉时期环首刀的规制,此刀铭文清晰:永寿二年二月濯龙造,廿[雚](灌)百辟,长三尺四寸把刀。堂工刘满,钺工虞广,削厉待诏王甫,金错待诏灌宜,领濯龙别监唐衡监作,妙北主。
民间藏另一环首断剑上的文字,共44个字:永 寿 元 年 日 甲 午 卫 尉 梁 君 造 作 五 十 灌 二 百 五 十 辟 刀 四 尺 七 寸 铁 工 常 朕 幡 羼 工 孙 张 削 削 工 原 生 错 工 陈 阳。
很幸运,铭文的前四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剑的年代问题。永寿是东汉第十个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五个年号-永寿元年,即公元155年。也就是说,这把剑来自于距今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
兵器铭文上“灌”和“辟”往往是成套出现的。因为这两个字特指的是两种技术,就是灌钢法和辟炼法相结合的这么一个技术,灌钢法呢是生铁和熟铁相互杂糅、相互合成,进行冶炼,辟是就是炼,辟炼就是折叠锻打。
御刀上的廿灌百辟。廿是二十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把刀是经过20次的灌钢和整整100次的辟炼而成的。同理,断剑上表述的应该是50灌250辟,刀四尺七寸(按铭文此剑应记为刀,原长约1米,在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那就有一个新的重大发现:五十灌二百五十辟。也就是说,断剑可是经过50次的灌钢和250次的辟炼(锻)制作而成的。也就是说每灌钢一次折叠锻打五次,如此反复50次之多。
这俩环首刀剑上的铭文,一些是用金镶的,一些则是用银刻的。在古代,这种用金和银两种金属交错镶嵌铭文的方法被称之为“错金银”工艺。错金银这种特殊的工艺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先錾出阴文凹陷的字,再镶嵌金银,辅以高温钎焊工艺)。由于工艺过于费时耗力,是公认的最复杂的镶嵌铭文技术之一,能够使用这种技法的器物,它的级别品质那就是非同一般。
(信息来源于网络)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