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道与心是什么关系(道与心相逢是什么意思)

导语:道与道心

道与心是什么关系(道与心相逢是什么意思)

韩愈说文以载道,从韩愈本意理解,他的说法是对的,把韩愈的“文”广延到整个文化领域,他的说法也是对的。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道学是塑造中华文化灵魂的学说。

什么是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如何理解?譬如“五味和羹”,“五味”即阴阳,“五味和”即阴阳冲和、即道,“羹”即“五味和”而生成异于“五味”的味道、即理。放在宇宙背景中,“五味”即万物,宇宙即“和羹”之器。万物冲和即道,冲和而一即理。相对于人性社会,群人冲和即道,冲和而生成社会 规范即理。道理是宇宙运动普遍法则。

人类感知有限,心及无限。所有的感官知觉都呈供给心灵,心灵主宰着人的欲望,人类按欲望加工感官材料。人类对具体事物的加工是如此,对宇宙大块的加工也是如此。感官经验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感官经验不及的地方,思辨建立在感官经验基础之上,而不能独断。在认识上,把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首先是由心灵确立对宇宙的欲望,其次才是由大脑按照心灵的指令构建宇宙。人类冀欲宇宙成为精神寄托,便构建宇宙为唯理的整体。人类冀欲宇宙成为物欲的对象,便构建宇宙为物质的大块。道学冀欲于精神寄托,故以宇宙为天理的统一。科学冀欲于物质满足,故以宇宙为物质的大块。道学讲求道理,科学讲求真理。

哲学如果不能回答人类关切,那么没有存在必要。人类所关切的问题就是人性需要问题。但是,哲学没有自觉从人性入手,而是从命题入手,专注于知识形式。不自觉地回答人性需要,却在精神与物质需要之间各执一端,造成二元对立。

这里要对精神与物质需要作个解释。在本质上,人是精神存在,但精神内涵不同。贯注于境界升华,其精神内涵是修行的,此谓“道心” 。贯注于物质满足,其精神内涵是物欲的,此谓“人心”。“人心惟危,道心唯微”,宇宙是人类精神的构建,宇宙观是人类精神的统一,其区别在“人心”与“道心”尔。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欲横流是造成人类纷争动乱的根源。圣人立“道心”,故能止争,亦能调和人类精神与物质需要的平衡。“道心”不但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也应是人类文化的灵魂。

本文内容由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