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青枯病立枯病区别(如何防治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

导语: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如何治疗?

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的不同之处:病状不同,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治理方法不同。

1、病状不同

青枯病导致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青枯病:

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

立枯病:

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枯萎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枯萎病:

2、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十分严重。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

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当气温在12~18℃,土温在14~16℃,土壤湿度30%~35%,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病较多。东北地区5月末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为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7月上旬基本停止。

枯萎病发病最适温度为30~32℃,适宜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的环境,这些都会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3、治理方法不同

青枯病治理采用无土、新土育苗。定植时用杀菌农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使用77%含量的可杀得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600~800倍液,进行浸根,1~2小时。

立枯病治理选用疏松的土壤或砂质壤土,实行隔年整地,用充分熟化的土壤栽参。作床后,在床面上每平方米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并拌人5厘米深土层中进行土壤消毒。

枯萎病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等措施来进行防治。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