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胆子到底有多大两军交战他却在城里(寇准的寇)
导语:寇准的胆子到底有多大?两军交战,他却在城楼上喝酒,唱歌,玩牌
寇准的胆子到底有多大?两军交战,他却在城楼上喝酒,唱歌,玩牌
文/晏建怀
寇准进士出身,典型的书生,但别看这样一个文弱书生,面对战争,面对敌强我弱之势,他不但身先士卒,领军前线,而且还力排众议,动员皇帝御驾亲征,勇于担当,极见胆识。
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与他的母亲萧燕燕,率20万大军南侵,一路冲锋陷阵,势如破竹,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威胁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边关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朝廷上下顿时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宋真宗问计于群臣,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迁都逃跑,一时成了朝廷主流意见。宋真宗把这些意见告诉宰相寇准,想听听他的想法。寇准知道这是王、陈二人打的如意算盘,他愤怒地说:“谁为陛下出此下策,罪不容诛啊!”
接着,他为皇帝分析:“您是英明领袖,内有谋臣,外有将帅,上下一致,众志成城,若您御驾亲征,定能击退辽军,反败为胜。即便不能立刻取胜,也可以打乱敌人部署,以逸待劳,最终取得胜利。大敌当前,倘若迁都逃跑,必至人心崩溃,敌人乘机长驱直入,天下还如何能保呢?”寇准分析长短,权衡利弊,终于打动了皇帝,宋真宗答应亲征。
澶州位于黄河北岸,当宋真宗率军浩浩荡荡抵达黄河南岸一看,发现隔岸的澶州城战火弥漫,杀声震天,辽军气势正盛,王钦若们吓得直哆嗦,想打“退堂鼓”,又建议宋真宗驻扎下来,观察观察形势再说。
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皇帝却“隔岸观火”,这让寇准心急如焚。他劝宋真宗说:“李继隆、石保吉二将摆阵在辽军左右,呈夹击之势,各路援军正快马加鞭而来,不日即到,军事优势明显,如果您隔岸观战,疑而不进,势必坐失良机。”尽管寇准苦口婆心,但宋真宗还是犹豫不决。
人心动摇之际,寇准又请来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起出面做皇帝的思想工作,他说:“您若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问高琼将军。”高琼久经沙场,资历老,经验足,说话有分量。面对皇帝,他慷慨陈词:“宰相说得极是,机不可失,我等愿效力死战!”有宰相掌舵,有将帅效死,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北渡黄河,深入战争最前线。
过河以后,为了确保皇帝安全,寇准在城内安全地带设置了禁卫,安置了皇帝,自己却日夜守在城楼上,与将士们并肩抗敌。枪林弹雨间,宋真宗心里不免又七上八下起来,他多次派侍从暗中观察寇准,看他在城楼上吓成了啥样,谁知侍从连连回来报告说:“相公饮酒矣,唱曲子矣,掷骰子矣,鼾睡矣。”不是饮酒,就是唱歌,不是玩牌,就是鼾睡,活似周郎重生,诸葛再世。宋真宗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由衷感叹道:“准如此,吾复何忧!”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亲临前线,激发了斗志,鼓舞了士气,宋军连连告捷,最终取得了胜利,逼得辽军主动请求议和,与宋朝缔结了“澶渊之盟”, 签订了停战协定,宋辽边境从此开始了多年的平安友好。
寇准虽为一介书生,但从他在“澶州之战”前后的表现来看,他既有文臣的精明,又有武将的勇猛。孤掌难鸣之际,他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劝说皇帝着眼长远,以大局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在战火一线,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及时把握了战机,扭转了战局,拯救国家于危亡之间;皇帝胆战心惊,他在城楼上莺歌燕舞,安之若素,为皇帝树立了必胜的信心,敢于冒险,胆识过人。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