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北周府兵制的意义(北周府兵制和隋唐府兵制)

导语:以北周武帝的府兵制改革为例,浅析北周府兵制的特点及作用

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频繁接触,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汉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这一时期其实并不只有文化相互融合,此时的军事上编制形态也一样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色。

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一时期军事制度上的一个特殊形态。

古代士兵

我们都知道西魏时期建立的府兵制就是当时最为突出的军事形态之一。“府兵制”中的府兵是指“军府之兵”。

“初置府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军以开府一人将焉,每二开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国,大将军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邺侯家传》

北魏在六镇起义后分为东西两魏,为了与东魏抗衡,西魏的权臣宇文泰将那些流入关中地区的六镇士兵和原先在关中地区的鲜卑各族整合成为六军。

在后来西魏与东魏的作战过程中,宇文泰建立的六军,损失很大,此时的西魏为了补充和扩大兵源,以后几年里不断收编关笼地区的乡兵、流民,选任当地豪强和有名望的人作为乡帅,直到公元550年,西魏已经建立了由十八国柱、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构成的府兵制度。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北魏分为东西两魏后,西魏最后变成了大家知道的北周,而东魏就成了北齐。

宇文泰

其实搜史君在前面有一篇文章也讲过(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身为西魏的权臣,宇文泰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他改革的府兵制,使得西魏进一步强盛起来。

那么搜史君接着带大家来看一看“府兵制”的起源。

北周府兵制

府兵制起源于北魏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鲜卑族人当兵,而汉人务农。担任府兵的人,全家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而当时的掌权者又是鲜卑族人,所以不难想象,这个特权就全部落到了鲜卑族人手中,当兵,就成了鲜卑族人的特权。

鲜卑族属于少数民族,而府兵制中的八柱国的设置也是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所以他们的兵将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鲜卑部落兵制来维系。所以最初的“府兵制”很有民族色彩。

搜史君认为,此时的府兵制具有很强烈的民族色彩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兵源的扩大化,而且这种以部落兵制关系维系的制度,容易导致权力的分散,养成一批骄横却又不听指挥的兵将,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宇文邕称帝

武成二年夏四月,世宗崩,遗诏传帝位于高祖。高祖固让,百官劝进,乃从之。壬寅,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周书·帝纪第五·武帝上》

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掌权后,就发现这种“府兵制”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事上的改革,而军事上的改革重心就集中在这“府兵制”之上。

搜史君想可能是北周武帝认识到了“府兵制”上存在缺陷,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开始对府兵制进行改革。

古代士兵

搜史君将北魏周武帝对府兵制的改革分为以下几点

(1)解除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矩,将府兵只收鲜卑族人的传统废除,将府兵招收的范围扩大。注重吸收金钱至上的广大汉族百姓,这样一支由鲜卑族和汉人等各族组成的府兵,扩充了北周的兵力,这样一来就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将府兵列为皇帝亲军,不属于各个国柱,不仅提高了府兵的地位,而且实现了二十四军的中央化。

“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邺侯家传》

(3)军户和民户分开,被征兵的府兵本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并且加强对府兵的军事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府兵的战斗力。

(4)一人为兵,全家皆为军籍。拥有军籍的家庭可以在三年内免除徭役和赋税。

北周北齐势力分部图

在对于北周武帝时期的状况,史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自东西否隔,二国争强,戎马生郊,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周书·帝纪第六·武帝下》

北齐和北周两国,连年征战,数年中兵祸不断,两国势均力敌,战场变化莫测。而对于府兵制的改革后,北周国力变得强盛起来了,可以说这次对于“府兵制”的改革是北周武帝执政历史上值得夸耀的一笔。

搜史君以为经过北周武帝改革后的“府兵制”增强了君主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了推动北周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

宇文邕北伐

宇文邕

建德四年(575年)帝曰:&34;群臣咸称善。——《周书·帝纪·武帝下》

从上面的史料中分析,搜史君认为北周之所以敢在此时伐齐,不仅仅是因为北周武,帝将“府兵制”进行改革,还有宇文泰之前打下的基础,在东西两魏相争时,宇文泰将府兵制就进行了改革,可以说北周在此时有征战北齐的底气,是经过宇文氏两代人的努力。

宇文邕亲征

齐王宪率众二万趣黎阳,随国公杨坚、广宁侯薛回舟师三万自渭入河,柱国梁国公侯莫陈芮率众一万守太行道,申国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常山公于翼帅众二万出陈、汝。壬午,上亲率六军,众六万,直指河阴。——《周书·帝纪·武帝下》

建德二年(575年),北周武帝决定大举进攻北齐,不单选择陆战,同时也出动了水军,不难看出此时的北周武帝真的是下决心伐齐了,而且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消灭了北齐,同一时期,此时北齐为武平六年,而在《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后主等》中对北周伐齐之战是这样记载的:“周师入洛川,屯芒山,攻逼洛城,纵火船焚浮桥,河桥绝。”

北周之所以可以伐齐成功,可以说是府兵制的改革,打破了北齐和北周对峙的局面。当北周攻陷北齐之前,北周武帝就颁布诏令:“入于齐境。禁伐树践苗稼,犯者以军法从事。”这说明北周武帝还十分重视民生,不仅如此,北周在灭了北齐以后,便把府兵制的改革扩展到了整个北方地区。

� �

宇文邕北伐

北周府兵制中“军坊”的独特作用

“周武帝保定二年废州,改为会宁坊”——《元和郡县志》

府兵制在改革以后,不仅从军事上使北周变得更加强大了。而且在府兵制改革以后,专门为军人以及军人家属设置“军坊”。

在取消只收鲜卑族人的条件下,军坊的存在给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因为军方中的少数民族士兵和汉族士兵,平时在生产和生活都在同一个区域内,不断的接触、交流,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融合,鲜鲜卑族人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也在军坊的存在基础上得到了改善。

后来军坊制度被废除以后,原来在军坊中,已经形成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居民混住的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受族群的身份限制,这也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搜史君认为北周武帝对府兵制改革后不仅仅使得北周变得强大,无意之间还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这才是“北周武帝”改革后独具的特点。

北周武帝走的是一条“汉化”道路,这有利于加深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他让民族融合首先在军事上得到了实现,从而推广到了生产和经济上的发展之中。在之前的府兵制之中,少数民族主要从事的任务是守卫边境和征战沙场,而汉族百姓的主要任务是以务农为主。

在北周武帝打破这个旧的府兵制后,各民族职业之间的分工不在那么明确,而是突破了民族界限,人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加变得更加自由,而“府兵”在一代代君主的改革下,不仅仅是军人的代名词,他们在从事军事职能的时候还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职业受民族区分的影响越来越小,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社会生产中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这不仅仅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也使得国家变得稳定,国家稳定了经济才能够发展,这才是北周武帝改革的真正意义。

参考资料:《邺侯家传》、《周书·帝纪第五·武帝上》、《周书·帝纪第六·武帝下》、《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北齐书·卷五·帝纪第五·废帝》、《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后主等》、《元和郡县志》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