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教练辅导与导师制二者之区别是什么(教练辅导与导师制二者之区别在于)

导语:教练辅导与导师制二者之区别

在企业人才培养与发展项目中,一定少不了教练与导师这两个角色,它们是一个概念吗?可以互用吗?有没有差别?所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吗?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也经常接触到教练、导师。例如,大学毕业时论文导师、健身房教练、户外拓展活动教练等,为何有的叫导师,又有的叫教练?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针对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发展过程中,才能选择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角色,才能更有利于人才项目产出好的效果,因为导师与教练是两个不同的角色,在责任担当、影响力、产生的价值等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现详述如下:

​一、工作重心不同:

​导师:工作重心大约80-85%放在今后的发展之上,更看重未来;只有15-20%关注当前的工作表现。​教练:则与导师正好相反,85%以上重点放在解决现有工作问题,如何在现有职位上取得成功,10-15%关注将来的事情。

​二、关注点不同:

​导师:关注学员个人发展(IDP),并提供指导与支持,关注学员能力、综合素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提升。​教练:专注学员工作及行为,即更多关注学员在能力方面的某些缺陷,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操方法,通过改变学员行为继而提升其能力。

​三、角色不同:

​导师:职级一般比较高,至少高于学员两个级别含及以上,除了正式课题导师身份外,也有可能是学员人生导师、道德楷模、精神领袖等,多重角色身份。​教练:身份与职级未必高,主要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就具体项目去推动或改变学员的技能、行为,在项目实现过程中,促使学员能力得到提升,教练身份相对单一、狭窄。

​四、关系不同:

​导师:不严格,非正式关系;有时是双边选择,彼此选定后,关系较牢固、久远,感情较深,良师益友的关系。​教练:商业关系,组织规定,因项目工作开展需要,学员基本没有选择权利;项目结束后,与教练之间的合作关系就终结了,关系较松散,彼此感情不深。

​五、影响力不同:

​导师:类似企业领导者,主要通过个人的专业水平、人格魅力、高贵人品、个人品牌(人设)影响学员,让学员自动追随且主动学习、自我驱动成长,学员对导师是尊敬与崇拜。​教练:类似企业管理者。须按照设定目标,遵守教练指令行事,严格要求,基本采取“胡萝卜+大棒”的管理风格,学员对教练的态度基本是听从与执行,是对处在这个项目岗位上任何一个“教练”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发自内心对教练个人产生多少崇敬之情。

​综述,导师与教练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大,在组织中有互用的倾向,但强调的重点有不同,对组织产生的价值、对学员的影响力均有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学员层级比较高,导师制可能更合适一些;综合能力提升,导师制或许效果更好;项目实施过程如何达成目标,针对某个具体目标,教练辅导可能更合适一些,因为教练更强调动手与实操能力….只有将导师、教练角色安排恰当,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人才培养、人才发展项目。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