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道德经里经典成语(道德经成语及典故)

导语:《道德经》7个经典成语,“知止不殆”最基本,功成身退境界最高

1、天长地久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寿与天齐”估计就是长寿的天花板了,高天长寿,大地悠久,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要去生长,反而能得到长生。

天地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是“生”,没有生,便没有“死”。

心里没有任何的分别概念,没有先后,没有里外,也就没有了自私的概念,就能处处利益他人,也就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从而成就自己的未来。

2、功成身退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这个成语也说明了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如果去拉开一张弓,等到弓拉满的时候,就不能再拉了,否则就要拉断了。

任何事物的张力都是有限的,到了盈满的时候,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俗话说:“有功而能谦者豫,有才而恃显者辱。”就是说,立下了大的功劳,还能谦虚谨慎,就可以生活得很安稳,而自认为有才华,到处张扬,早晚会受辱蒙羞。

古时,范蠡就三次功成身退,第一次是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第二次是在齐国成为当地的巨富后,他又散掉家财,第三次是在齐国做宰相,但只做了三年,又散掉家财离开了。

范蠡不执着于权力和金钱,始终淡泊名利,后无疾而终,享年近百岁。

3、宠辱若惊

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耻辱本身就是卑下的,没有人会喜欢辱。人若是得到了宠爱,会惊慌,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幸运,立马又会害怕失去,于是晚上就开始失眠了。

失去宠爱呢,也惊慌,怕自己的地位不保,怕利益受损,于是又徒增了很多焦虑。这都是因为我们把名利看得太重了,才会在宠与辱中,受人摆布。

4、虚怀若谷

出自《道德经.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在生活中,说一个人豁达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就会用到这个词。山谷给人的感觉就是深广,没有什么是它包容不了的,没有分别,无论是污浊的,还是干净无染的,它都可以容纳,这样的人就不会有烦恼和痛苦了。

正如海纳百川,养育着万物,永远也不会枯竭。

5、知雄守雌

出自《道德经.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雄动雌静,雄刚雌柔,雄强雌弱。

知道称雄的好处,却能保持弱者的特性,能够守雌静,甘于居人之下,谦卑自处,像一条小溪能居凹地,利泽万物。

老子见世人常因为争强好胜,导致灾祸,主张要守柔谦卑。人如果没有了称雄好强的念头,心性就会变得淳厚朴实。

守雌并不是要成为弱者,而是“君子藏器于身”,却能收敛谦卑,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与人相处总能让人如沐春风,便不会到处树敌,让自己陷入到的危险境地。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说文》言:恢,大也。天所网罗,恢恢甚大,虽疏远,司察人善恶,无有所失。

上天之网虽然广大无边,而且网眼稀疏,甚至看不到什么要领,但却什么东西都不会漏掉。这里的“天网”指的是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由于它很博大,看似宽疏但并不会有漏失。

佛家也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人们受到身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约束,不能任意妄为,鲁莽行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则,考虑到后果,不可心存侥幸,否则难逃惩罚。

7、知止不殆

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朱熹在《四书集注》一书中对“适可而止”这样注释:适可而止,就是不贪心。

贪心就会过分的追求,人的各种本能欲望,食欲、色欲,过分了,就会伤及自身。

任何事情,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恰到好处。因此,人要知道“止”,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心性,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常乐平安。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