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出家(佛祖出家后谁继承了他的王位)
导语: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何佛家却在南北朝屡屡遭灭?
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历来信奉慈悲为怀,拥有大批信众。自佛教于东汉年间从印度传入我国,传播较为广远,寺庙僧徒众多,诗人杜牧有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绝句。
南北朝时期佛教已是遍地开花,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一度多达1367所,在南方,仅建康城中就有数百座寺庙。然而就在当时,佛教却屡遭被灭,这是为何呢?我们就来讲一讲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北魏灭佛事件。
公元408年,拓跋焘出生于代郡平城,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市,出生时体貌瑰异,深得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喜爱,说“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拓跋焘长大后也不负众望,屡立功劳。十二岁就出兵抗击柔然,取得战功。十五岁时就登基称帝,是为北魏太武帝。登基后即御驾亲征大破柔然,并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先后击破胡夏、北燕、北凉,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拓跋焘影视形象
而长年的出征对国内消耗也极大,加之北方民族众多,国内形势处于敏感状态。拓跋焘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首先恢复生产,并削减一半皇家园林改为民田,自身更是带头勤俭,可以说是治理、出征都有所作为的皇帝。
就在这时,他发现僧侣因历代的宽容政策,不服役、不纳税、能免罪,还能聚集香火钱,这让皇帝很是不满,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僧侣沙门一律还俗服役,但效果甚微。公元443年,他又下诏全国所有私养沙门者,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送至官府,过期不送,一经查实,僧侣杀死,主人灭门。一年后,匈奴人盖吴起兵造反,在平乱期间,拓跋焘在一间寺庙里发现不少兵器,认为僧侣与盖吴勾结谋反,大怒之下下诏命令“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这便是北魏灭佛。
北魏灭佛其实只是佛教发展当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域外宗教的传入,一方面,佛教带来了多元文化,而另一方面势必与本土宗教信仰发生冲突。早在西晋惠帝年间,天师道祭酒王浮与佛教僧侣帛远争辩,王浮作《化胡经》一卷称老子为教化胡人去往天竺变为佛陀,佛教也作《清净法行经》反驳称当年佛教派三圣来华传教,其中月光菩萨就是颜回,光净菩萨就是孔子,迦叶菩萨就是老子,折射出其实佛家与道家等流派一直存有教义争论和分歧。而在北魏太武帝年间,拓跋焘改信天师道,并在平城兴建静轮天宫,王朝政治权力的介入,才使这场教义之争发生了实质上的变化。
道教
这场事件后,佛教徒从中汲取教训,更加注重拉拢政治上层,也更深地陷入了政治斗争当中,同时也给佛门带来了几次灾难,如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灭佛皆是因为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宗教原本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以解除人们的精神痛苦而产生,如果一旦沾染了政治气息,与宗教本身的意义就相去甚远,教义变味的同时也难免逃脱不了政治斗争带来的后果。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