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良心首先受到什么影响(教师职业良心在知情意三方面中情指)
导语:教师职业良心
(一)职业良心的含义
所谓良心,是指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形成的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己意识和情感体验,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二)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
1.公正性
教师职业良心的公正性体系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上,对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真理、秉公办事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赏罚分明上,对同事、领导的开诚布公、团结协作上。
2.综合性
教师职业良心,从它的形成来讲,是由教师的知识、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具有综合性;从它的构成机制和要素来看也具有综合性。一方面,教师职业良心包含着理性因素,而且主要是理性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职业良心又包含着非理性的东西,例如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直觉、本能等。
3.稳定性
在理性指导下所形成的教师职业良心具有坚定性和稳定性,它不是转瞬即逝的,也不是变幻无常的。
4.内隐性
教师职业良心是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一种对教师社会道德责任感、义务感的认识和感情以及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发自肺腑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也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现在教师内心深处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和行为的有机统一。
5.广泛性
教师职业良心一旦形成,其作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教师职业良心作用于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
(三)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
教师职业良心作为教师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它贯穿于教师职业行为的始终,有利于促使教师自觉履行职责,选择和实施最佳的职业行为。
1.在实施教育行为前,教师职业良心起着促使教师选择正确教育行为的作用
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时,总是从某种动机出发,考虑其选择某一教育行为的目的及后果。教师职业良心可以指导教师根据教师义务的道德要求,从学生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对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和权衡,对符合道德要求的动机予以肯定,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动机予以抑制或否定,从而做出正确的动机选择。
2.在实施教育行为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起着监督和调节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职业良心对教师行为时时处处进行着自我监督,对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意志和信念予以坚持和激励,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和欲念予以克服。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特级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为人之师的良知与责任。试想如果关键时候,他只顾自己逃生,因自己不积极作为致使学生如花的生命从自己眼前消失,那他会受到良心的终生拷问。
3.在教育行为实施后,教师职业良心对教师行为起着评价和激励作用
教师在作出一种教育行为后,都会在心里作一番自我评价。当教师看到由于自己的教育行为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有了积极影响,内心就会产生满足和愉悦,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这样的行为。而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不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时,其内心就会感到内疚和惭愧,受到良心的谴责,促使其吸取教训,尽力弥补和挽回损失。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