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三垂线实验说明了什么(三垂线实验室研究从众现象的实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二:三垂线实验(从众心理)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三垂线实验说明了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三垂线实验说明了什么(三垂线实验室研究从众现象的实验)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有一个人指着土豆对你说:“这是红薯”,作为正常人的你会说:“不对,这是土豆”,那么一百个人都说这是红薯,你还会那么坚定地说这是土豆吗?

其实这是一种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进行过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 三垂线实验。

所罗门•阿希

阿希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

三垂线实验

实验者中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最后对从众的被试者进行访谈。

经过多次实验:

(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

(3)大约有15%的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验判断次数的75%。

实验显示当人们面对群体压力时,普遍存在从众的心理,即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实验后,阿希对从众的试者作了访谈,归纳出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1)被试确实把他人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

(2)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

(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发生了行为歪曲。

詹姆斯•瑟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瑟伯对从众现象作过如下的生动描述: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可能是去马拉莫饭店,那里是男女情人见面的最佳地点)。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了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惧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女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小男孩说的。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溃逃起来。“向东!”人群喊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一个又高又瘦、目光严厉、神色坚定的妇女从我身边跑过,跑到马路中央。而我呢?虽然所有的人都在喊叫,我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费了好大劲才赶上这个妇女,别看她已经快60岁了,可跑起来倒很轻松,姿势优美,看上去还相当健壮。“这到底是怎么了?”我气喘吁吁地问她,她匆匆地瞥了我一眼,然后又向前面望去,并且稍微加大了步子,对我说:“别问我,问上帝去!”

从众心理

从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现为“随大流”“无主见”。一般来说,自信心较强的人发生从众行为的可能性较小。缺乏自信心的人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二:三垂线实验(从众心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