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古街简介(道口古街在什么路上)
导语:道口古镇的牌坊街(图文原创)
明清时期,道口镇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特别是曲经道口的卫河(大运河分支,史称白沟、御河、永济渠),以贯通南北东西的水路交通所著称,担负着南粮北运,津货南来的水路运输职能。人们便依河而居,因水而兴。致使道口古镇店铺林立,坐贾行商;南来北往,交易频频;码头货场,装卸繁忙。在中华历史进程中,道口古镇,曾被世人誉为“小天津”。
牌坊街,位于道口镇西南隅。该街长约一里,西街口直通大西门,东街口紧连后大街;南邻运河堤坝,北接上下口街。整条街在道口镇历史文明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条街上,不仅错落有致地布满了尚古建筑——园林、庙宇、花园和庭堂,这里的人们,还一代代传承着诸多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
道 口 县 衙
道口县衙,同时又称大殿、文衙门。传说一:古来道口为镇,隶属黎阳县所辖,道口县衙属于黎阳县的下派机构,因此道口县衙有了大殿一说;传说二:道口县衙只设衙门不设县官,在此执事的通常是朝廷的过官,临时主事问案;另据传:因道口属于黎阳二区,黎阳县官定期来道口执事问案。此衙所辖地有新镇、小河、卫贤、河西、道口、三村、大铺、小铺、大武庄等村镇。是一个辖区较大,辐射甚远的办事机构。
相传,黎阳县太爷微服私访来到道口 ,看到当街有众人围观 ,并不时从人群中传出女人的哭声 。经查,有一钱姓人家的儿媳正在当街辱骂婆婆,招来街坊邻居和路人围观。
且说不孝泼妇刁蛮成性,自从嫁到钱家后,嫌弃丈夫无能,嫌弃婆婆无用,大的看着不顺眼,小的听着不顺耳,不是辱就是骂,弄得家不像家,业不是业。并常常游手好闲,不思家务,走东家串西家,翻嘴扯舌,肇事惹非,祸害乡邻。是远近出了名的长舌泼妇。
县太爷弄清了原委后,为了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其难堪,就指使手下上前调停,以息事宁人为上。谁知那泼妇却不予理睬。这时围观者有人上前说:“是县太爷来了”!泼妇却说:“县太爷算哪根葱”?接着,那泼妇又撒拉县太爷是“吃自家粮管别家事”云云。县太爷看那泼妇非但不收敛,还继而撒泼,便即刻大怒,一声“拿——下 ”,便见都头麻利上前逮了,一路带到县衙。
待众衙役按部就班,县太爷升堂后,只见那泼妇用眼只一斜,便知阵仗不小,方知事已弄大,便象抽过筋一样,浑身瘫软一堆。
单说泼妇泼有泼招,赖有赖法,一看大事不妙,口中悔过之词滔滔如流水,双膝跪地响头若捣蒜,一付既有今日何苦当初之悔恨。
“晚矣——”! 县太爷依照大清戒律,把该不孝泼妇戴上枷锁,扒去上衣,捆绑在当街牌坊上示众三天 。这便是:
舌长口臭心狠辣
公平正义在县衙
再有谁人身试法
先看上面唠叨话
冤 屈 胡 同
过去道口有三关六铺七十二胡同。三关指的是东关、南关、北关;六铺指的是头铺(顺河北街、二道街、三道街)、二铺(狮子巷、大集街、顺河南街)、三铺(一面街、上下口)、四铺(西街、老爷庙街)、五铺(南街、后大街)、六铺(二郎庙口、脚力市街);七十二胡同均分布在道口古镇顺河北街、顺河南街、一面街、上下口街等区域。
七十二胡同中的冤屈胡同横贯上下口街和牌坊街,胡同内设冤屈庙。此胡同从上下口街和牌坊街互通县衙。是一条长约五十丈,最窄处仅有三尺余宽的胡同。胡同深远幽暗,古色古香。伸冤和告状者到县衙申诉,要经过此胡同。一旦到达胡同入口,大都会一路冤屈地喊叫着往里走,直到县衙。喊叫声若隐若现,不绝于耳。那叫声有的是一路高声喊叫,有的象是大声背诵着戏词儿。有此场面常常会引来众人观看。
冤 屈 庙
冤屈胡同里有一座庙,名叫冤屈庙,也有的叫仙家爷庙、胡大仙庙。据说此庙很灵验,每逢初一、十五,来此卜凶问吉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是伸冤无着或遇判不公,便怨愤难平,需要继续息怒泄愤,此时,便来到冤屈庙诉冤许愿。许愿后,若能平息事端或随心所愿,到吉日便见携上老小家眷,摆上贡席,上香磕头放鞭炮,隆重还愿。
据笔者分析考证,冤屈庙随着县衙的建立,对平衡当地民心民愿,促进和谐共生发展,发挥了另类作用。
据传 ,有一开封大户人家,主人身患绝症,病临膏盲,在当地四处求医问药无望,家人便贴出告示:谁若能医好主人病症,愿划地一顷,房院一舍相谢。一天,有一云游郎中路过此处,伸手撕下了告示。郎中对主人断脉后开下药方,并嘱咐服用剂量和服药时辰以及忌讳等等,便扬长而去。哪知此药方甚是灵验,主人服用月余顽疾渐退,气色日见好转。再服用一时,痊愈若初。便见:
本是亡灵一躯
却又完人一个
且看,那主人说到做完,自不食言,择完吉日便携了全宗全族老少,带上黄金白银玛瑙玉石以及诸多细软之类,按郎中所说地址名姓,向西面一路找了来,却找到冤屈庙,当下与守庙香童说明原委,方知那云游郎中,便是常在方圆仗义行侠的胡大仙。等那主人知道自己原是仙人施救,震惊不已,感激不尽,便出巨资重修了此庙,并立下石碑以示纪念。正是:
家大业大势大
心切心诚义侠
王 坟
冤屈胡同向西,临街有一座大石牌坊,据说是一王姓家族所建。王氏家族有钱有势,人丁兴旺,官至朝廷内务部。冤屈胡同往西五十米处,便是远近闻名的王坟(一说王家坟)。
王坟座北朝南,方圆几十亩,上下口街和牌坊街相拥。院内见松柏参天,花草迭盖;大门气势雄伟,神道宽阔平坦。神道两侧立于诸多石马石羊。石马形状气势与洛阳白马寺石马一模一样;大门两边各站一石人,其形高大粗壮,其势活灵活现。据传石人高有两米,粗满一抱。右侧石人的背部带有刀痕,下唇残缺。
据传:有一天,坡上一农夫推着鸿车(独轮推车)从新乡赶会回来,走到城墙下,咋也上不去坡,这时正巧走来一大汉。但见此人身高马大,伸手只一抓,鸿车便象被提起来一样轻巧。二人一股作气将鸿车及货物弄上大堤,农夫掏出烟锅并装上烟沫递向大汉,以示感激。哪知大汉横过来一只手臂,接着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说:“你看,我冇下嘴唇,咋能吸烟。”待农夫仔细看来,此人确实没有下嘴唇,再看,背部依稀有伤。农夫便接着打探大汉是哪里人,姓甚名谁,大汉用手势往东面一顺,“王坟儿!”谁知大汉话音才落,身影便相去甚远。农夫感到疑惑,自己从小在王坟边儿长大,咋就从未见过此人。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便抱着满肚子疑惑,在王坟上下及周边找了个完,问了个遍,只是不见那大汉的踪影。待他走到王坟大门口,暮然看到大门右侧那尊石人时,完全惊呆了。这尊石人和帮他拉车的大汉从身高到长相都一模一样,竟毫无二致。农夫稍一愣怔,便暮然双膝跪下,口中念念有词:“大仙显灵,大仙显灵。小人有过,小人有罪。”从此,那农夫一旦出去赶会,便先来上香,除此之外,还常常携上家小,摆上贡品来此上香许愿。
相传,王坟那尊石人原为守墓人,因年久修炼成仙。成仙后,不断帮乡邻布礼施善,济贫扶弱,受到众乡亲传颂。
另有传说,石人是个调皮捣蛋仙,尽管做了不少善事,也做过拙事。一天,从上风刮过来一阵阵异香,诱得那石人心意慌乱,坐立不是。石人便不思守墓,直奔那异香而去。待到近前,散发异香的却是军庄的豆腐。这豆腐做得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甚是好吃。单单那味儿,便见沉香幽郁,芬芳清新,鸟闻不飞,人见忘归。石人哪顾得上这些,但见搬起一合盘豆腐狼吞虎咽起来,谁知此举动早被军庄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要知道一合盘一盒盘的豆腐,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救命钱。就连他们自己,平日也是舍不得尝上一口的。众人忍无可忍,便上去一顿好打,把石人轰出了村。
至于石人背上那刀伤和残缺的下唇,便是这次偷吃豆腐烙下的祸根。这正是:
贪吃烙下千古痕
全作笑料供人传
红尘滚滚,沧桑变革。王坟陆续遭劫,参天松柏被砍来做薪,石羊石马石人被砸碎烧成石灰。
口 述: 周安华 (居民,81岁)
肖长山 (居民,78岁)
白连生 (居民,65岁)
撰 写: 陈守玺 王胜利
本文内容由小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