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钱币等级一览表(明代古币大全)
导语:古代钱币之明代古泉
今天继续和大家聊一聊古代钱币。明朝时我国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朝从建立到灭亡(1368年―1644年)历经276年。共16个皇帝,17个年号。(这里不包括南明,有机会再和大家聊一聊南明。)和清朝不同,清朝从努尔哈赤开始,到顺治入关,再到最后的宣统,可以说每一个年号都相应的铸造钱币。而明朝的17个年号里仅有: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十位皇帝铸有钱币。其中一个原因是否铸钱,铸造什么样的钱,最终都是皇帝说了算。从现存的明朝铜钱来看,皇帝的主观意愿起到了决定性地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因为避讳先朝的元字,结果明朝铜钱只有通宝一种。
明朝的铸钱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纸币的普及。由于纸钞的成本要比铜币低,导致明朝大量发行纸钞,铜币铸造量减少。由于元朝时期朝廷注重纸币,超低的印刷成本,便于随时掠夺民间的劳动成果。然后洪武皇帝朱元璋学会了,从建国之初就大量发行纸币,故意降低铜钱的铸造量,结果纸币大量超发,钞票滥印,引起恶性通货膨胀,百姓们苦不堪言。
上图为洪武通宝背五福钱。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铸币。《明史·食货志》载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该钱钱文楷书,书相遒劲,直读。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设有铸钱炉,年铸钱约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洪武通宝作为明朝统一后的首批用钱受到了广大藏家的追捧,五福钱又有吉祥之寓意。但有一点要和大家说明一下,虽然洪武通宝是明朝统一后的首批用钱,却不是明朝的第一种货币,据史料记载,明朝的第一种铸钱应和元朝末期的用钱为同一种。那就是下图的大中通宝。
大中通宝,乃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始铸于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铸“大中通宝”分前后两个阶段。一是,称帝前铸大中通宝,龙凤十年,即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平陈友琼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货泉局,续铸大中通宝。颁行五等钱式。二是。称帝后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再铸。背文已加铸“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等地名,当不再属于农民起义军钱,而应划归明代钱币。但以往有人对这种区别多未注意,或将有背文者称为农民起义军钱币,或将无背文者归诸明太祖,脱离了反元斗争的历史背景,都是欠妥的。
上图为永乐通宝背三钱。是明成祖永乐年间铸造的一种标明钱币重量的纪重钱,此钱存世量极少。泉著上有载,其泉处于样钱阶段,未行用。此钱现存于博物馆。据史料记载,永乐通宝背三钱并未正式发行,现仅存的一两枚也藏于大藏家之手。市面上基本不会出现,如有发现市场上有大量出现,要加以谨慎。
上图为明代洪熙通宝。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铸造。“洪熙通宝”传世所见仅有二枚,皆为国宝级文物。不过泉界对其真伪尚有争论。因洪熙皇帝在位仅十月有余,期间是否铸有自己的年号钱历史记载不详,后世存有争议。一种说法认为“洪熙通宝”是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所铸,不及入市驾崩,故传世稀少;另一种说法认为此币为嘉靖年间补铸。
上图为嘉靖通宝重轮。为嘉靖年间(1522—1565年,世宗朱厚熜)特制之道观供养大钱。因元代佞佛,僧侣横行,长期大量制造寺庙供养钱,恶小劣制,盘剥百姓。明代崇道,方士隆宠,至嘉靖年尤甚,制造的道观供奉钱却是大而精。此钱书法苍劲霸气,是否为迷道的嘉靖手书,确实值得考证。
上图为万历年造背九钱。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铸钱较多,大小各式,其中,除矿银钱以外,另有银钱面文“万历年造背五钱、八钱、九钱”,皆为纪重。谱载该三式钱,其中“万历年造背五钱”银钱为民国知名藏家沈子槎旧藏,另外“八钱、九钱”出土于北京郊区明朱忠禧墓。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明朝主要的钱币。明朝作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体,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明朝时期的贸易金额巨大,主要对外出口瓷器、丝绸等换回了大量的白银。但由于当时明朝管理问题,以及当时一些政治问题,导致明朝逐渐走向衰败。不过从明朝的钱币中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获得宝贵的知识。
感谢大家持续关注天天易拍,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帮我们转发!!谢谢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