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昆虫叮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昆虫叮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导语:昆虫叮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昆虫属节肢动物,种类繁多,昆虫叮咬伤(insect bite)的致病方式也多种多样,现在只介绍以口器吸食人体血液,同时将毒汁注入人体内的昆虫,即叮咬致病者,包括蚊、臭虫、跳蚤、蜂等。

昆虫叮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致病微生物和临床表现】

1.蚊虫叮咬 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有近3 000种,我国有280多种,主要有按蚊、库蚊和伊蚊三类,只有雌蚊才叮人吸血。人体表的水分、温度、二氧化碳、雌激素以及从汗液中分泌的乳酸都能吸引蚊虫。蚊虫叮咬引起的表现因人而异,有的人毫无反应,有的仅在皮肤上现一红点,而有的则局部红肿或风团丘疹,剧痒,迅速消退,也可出现瘀斑,一般无全身表现;婴幼儿被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包皮、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累,表现为皮肤高度肿胀、发亮、不痛不痒,中心可见一棕色小点;严重者发生即刻过敏反应、延迟过敏反应甚至全身反应;初到疫区者常发生荨麻疹,可延续1周左右;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被蚊叮咬后可发生高热,被叮处起溃疡和进行性坏死,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昆虫叮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臭虫痒症 臭虫属昆虫纲异翅亚目臭虫科,遍布世界各地,白天躲在床缝或床垫、枕头、被褥、帐角、地板缝等处,夜晚爬到人类皮肤上吸取血液。臭虫在吸血时无疼痛感,有些人无反应,直到早上起床时发现内衣或床单上有血迹才注意到。臭虫叮咬时释放的唾液中含有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数小时后可出现荨麻疹和瘙痒;一些人反应剧烈,在皮损中央有针头大出血性瘀点或水疱、丘疹样荨麻疹、大片红斑或紫癜,伴有剧烈瘙痒和疼痛;臭虫可在一个晚上多次叮咬,形成线状皮损,通常位于踝、臀等处。常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及色素沉着。

3.跳蚤叮咬 跳蚤体较小,棕色,侧扁,有刺吸式口器,后腿较长,有超常的跳跃能力,可从一个宿主跳到另一个宿主。最常见的叮人跳蚤是猫蚤和狗蚤,此外还有人蚤、鼠蚤和鸡蚤等。跳蚤一般在人体停留数分钟到数小时以便吸血,皮损为一种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对蚤唾液过敏者可有丘疹性荨麻疹、水疱、多形性红斑或紫癜,瘙痒难忍;人的腿部和腰部易被叮咬,皮损成群分布;可出现广泛的表皮剥脱、嗜酸性蜂窝织炎及疖肿。

4.蜂螫伤 是由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尾部毒刺螫入皮肤所致,蜂毒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重要的有组胺、透明质酸酶、含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分子物质及磷脂酶A等。蜂螫伤后局部立即有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快出现红肿,中央有一瘀点,甚至形成水疱、大疱损害,偶可引起组织坏死,由于毒素内的组胺作用,还可产生大面积肿胀、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多见于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可在数分钟至数日内死亡。螫伤后7~14天可能发生血清病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及关节痛。

【治疗】 一般昆虫叮咬伤临床表现轻微,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常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风油精或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等,如局部感染应抗感染、局部反应重可放置冰块或冷湿敷。蜂螫后应立即将毒刺拨除,再用水冲洗并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广泛、局部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表现者应积极抢救,常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重复使用,随即给予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以后给予泼尼松30~40mg/d,1~2周内减量。

昆虫叮咬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预防】 对蚊虫、跳蚤叮咬敏感的人推荐在皮肤和衣服上使用驱虫剂,常用的有二乙基甲苯酰胺(避蚊胺)、除虫菊杀虫剂等;对蚊虫、臭虫及跳蚤的藏匿处喷药处理;对有被蜂螫的高危人群,可考虑脱敏及免疫治疗,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危险;高敏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其内包括肾上腺素、注射器以及抗组胺药物等。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