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从道德经中读出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道德经融德是什么意思)

导语:融入生活《道德经》一 ( 道)

从道德经中读出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道德经融德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门之门。“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只要能被指出,被说出的道,只是表现在面前的道理,道路,这是人生之道,平常之道,能被人讲明白,能被人根据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常人之道。真正的“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是天地恒古,是因果轮回,是阴阳回返之道。天地之间人生轮回几千年就是“天道”,这个道无法言表,也不受左右,万事轮转,始终在天地之间,看不到摸不着,天地之间那无际的空间,这叫“道。而生活在天地间的生命,每个人都在讲述着道理,各自述说生活方向,这就是常道。

“名”如果可以用文字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论是人名,地名,山名,海名,都是能被标记得”常名“。名”也是不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而是常被称为从无到有的存在,在道中,名是修为,是教养,是格局,是灵感。这和常名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人有点名气自负天命所归,深喜于名声远鹤,其实是把常名和名相浑子,你只是个人名,在你名字下应该更加的有道有德,才能使名上升,反之,也会名声扫地。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法门学道,知道,悟道,用道,传道。一个人从没名到有名,或者出名之后,更应该领悟道中之道理,名中之玄妙,所谓一叶知秋,一念定善恶。

道家把人分为”三品“

(一)上品之人。称为上士,这类人天性纯全,道根深厚,不教自知,又称高明之士。上士闻道,便能领悟其奥妙,并且能够虔诚地躬身奉道,勤而行之。凡是“道’所具有的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等,都能从上士”身上体现出来。实质来说,“上士”即“上德之士”。因此,《清静经》称“上士悟(道)之人,升为天官”。

(二)中品之人。即为“中士”。这类人天性半备,与道有缘,自具善根,懂得天地轮回寰宇恒古之道,但不脱俗念,常存烦恼妄想,也存在恨人有喜人无的思想,凡事别人能比自已差一点就完美了的想法存在心头。中士之人注意领悟德人之相,去除恨人之心,多存善念之道,可以修持成仙,正如《清静经》中说的一样:“中士修道,南宫列仙。”中品之人,在俗世凡尘,注意修身养性,以德而存,亦可以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世人所钦佩的人。

(三)下品之人。即为“下士”。这等人几乎被七情六欲、机智巧诈所蒙蔽,是非反复,自私自利,一心为己,自以为是。但此等人尽管“先天不足”,如果在“闻道”之后,能断然悔悟,在俗世凡间经过努力仍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道则可以修持延年,亦可以“一证今生之善果,二修屡劫之不堕”。去掉狂,与人为善,小心行事,注意安全,不过份贪婪求胜,还是可以幸福一生。如果被情欲熏心,轻狂视人,争强好胜,唯我独尊,有背天道,那就是福报和报应的两极之道了,很多走路不看路,出事怪别人,嫉妒起歹意之人,大多会有这样那样的坏事发生。

关于人的修持。即便是上士,如果后天不经过自身的努力修持,也将会沦沉于“中士”乃至“下士”之境。反之,即便是下士,只要经过自身的努力修持,也能够达于“中士”乃至“上士”之境。“中士”修则进为“上士”,不修则退为“下士”。因此,人后天的修持,至关重要。总之,人的修持达到什么程度或境界,不完全由“先天’所决定,“后天”的努力十分关键。得道之人常常告诉别人天道水可违,就是说天寒地冻不可强行衣不遮体,那样会生病。捣乱违法之事不可违,那样会得到打击。与人为恶,伤天害理不可行,那样会得到报应。忠孝之道不可违,那样岁到垂暮会独享清苦。

有德之人必有得道之途,礼贤下士有德有爱,方知道中之理,名中之道。而修道也不是天生灵性,必须经过(知道,学道,悟道,传道,得道)的升迁。凡尘俗士,升华到悟道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