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一寸的上一句(日进一尺下一句是什么)
导语:日进一寸 诚信
()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集体的生存之基。括号里面填什么呢?
诚信。
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做人道德准则,到《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再到佛家《智度论》卷一:“佛法大海,信为能人”中入佛门以信为先的道德范畴,最后到我们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方针,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性,而“言必信,行必果”更是我们尊崇的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既然“信”这么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好好了解它是如何演变的。
我们来看古人是因为什么事情才造出“信”这个字的呢?
古人对鬼神是有敬畏之心的,经常会举行祭拜鬼神的仪式,在祭拜的时候只有说真话,取信于神,才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如果说假话就会让鬼神动怒,降下灾祸。
所以“信”字刚开始只是强调祭拜时言语的真实,后来才慢慢变成为人处世的准则了。
在战国时期,“信”字被大量地用在人名、封君名、列侯名当中,比如秦国的将军李信、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封号为信平君的廉颇、封号为文信侯的吕不韦、诗人虞信等等。
这也代表了战乱时期的人们对诚信的热切渴望心情。
纵观历史,有因诚信而得天下的君王,也有因帝王无信而身死国亡的昏君。
因诚信而得天下的典故——《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由于战争频繁,导致人心惶惶。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他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但无人相信。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这时有人行动了,他立即赏了50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日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立木取信”这个地方,就曾上演过一幕啼笑皆非的闹剧——《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的宠妃叫褒姒,君王为博取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当诸侯们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妃一笑而玩“狼来了”的游戏后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风凛凛的诸侯们惊惶失措的样子便开怀大笑起来。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当幽王烽火再燃时,并没有诸侯赶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宠妃成为俘虏。
《一诺千金》的季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因为他一向说话算数,所以在当时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与他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有一次,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下令悬赏捉拿,他的朋友都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来替他求情,最后为他免去了牢狱之灾。当时都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后来就变成了“一诺千金”。
就如鲁迅所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让我们一起用诚实守信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事物,坦然过一生。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