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红和祭红有什么区别(祭红与郎窑红的区别)
导语:科普 | 分不清郎红和祭红?看这篇就够了
郎红——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郎窑红釉琵琶尊
郎窑是清初继臧窑后的一个名窑,它除仿宣成精品外,以宝石红最为突出,从文献记载及配合工艺情况推测当时可能是为了仿明朝祭红之宝石釉,但因釉料配合及工艺烧成条件控制不当,以至另形成了一种流动性甚大,具有大片裂纹,色调最为鲜艳的鲜红色釉,它有着“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色,因为它创烧于郎廷极督窑期间,所以特名之为郎窑红。乾隆皇帝甚为喜爱,为它赋诗一首:“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共。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祭红——一样搏烧百不同霁红釉玉壶春瓶
祭红亦即霁红,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系以铜为着色剂,经1220-1280℃左右高温,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红釉。烧成后的釉面呈失透状,釉色深沉安定,色不脱口,釉不垂足,汁水均匀凝厚,釉中无龟裂纹理。以明初永乐、宣德的鲜红、宝石红最著,清代时谓“霁红”,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祭红十分难烧,清人有诗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郎红与祭红皆是以铜来着色,它们的呈色机理基本相同,而且都是红釉,不免有人将它俩混淆,但郎红与祭红的外在区别还是蛮多的,只要认真比较,它们的不同就会浮于眼前,不至于认错。
郎窑红VS祭红霁红釉胆式瓶
(1)郎红釉表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2)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祭红的另一特征是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而郎红器要么没有“灯草边”,要么系“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郎窑红釉观音尊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休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且出现一环呈羽翅状的黑色纹理〔俗称野鸡翅〕,又非常奇特;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一5mm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l一2mm左右。
(4)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祭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而永宣祭红釉的气泡分布,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它的气泡已经大到不需器物,直接凭肉眼就能看出的地步。
霁红釉红梅瓶
(5)郎红的釉层内开有大小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橘皮纹现象偶尔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橘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橘皮皱纹则较乾隆大。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7)郎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
(8)郎红器无款;祭红器通常署有官款。
此外,郎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祭红釉习见壶、碗、盘、洗、钵和瓶,而且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也是需要多多留心记忆的地方。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本文内容由小曲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