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课堂笔记的书有用吗(课堂笔记好吗)

导语:课堂笔记有用吗?小学阶段,如何在40分钟的课上高效记笔记?

“双减”后,没了校外学习的加持,孩子在校内的学习就需要更用心、高效。孩子上课效率高不高,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从课堂笔记里看出来。

哪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漂亮,就能证明他学得好吗?笔记记得多,就能证明孩子上课听得认真?当然不是。课堂上,孩子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而课堂笔记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它只是一个学习技巧。

如果一堂40分钟的课上,孩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完善学习技巧本身上,做笔记太认真、太详细反而会导致漏听或来不及思考、消化老师讲的内容。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上高效记笔记?小学不同阶段记课堂笔记的重点是什么?学霸笔记值得其他孩子借鉴吗?我们采访了在一线教学多年、经验丰富的3位小学语文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干货。

在孩子们的书上,我们会发现上面五花八门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预习字词时注的音、组的词;圈点勾画的那些课文当中的词语、不理解的地方,以及对课后习题的一些理解等等。但这些都是孩子自主完成的,不属于课堂笔记。

那什么是课堂笔记呢?课堂笔记主要是在课堂当中,老师在讲课文时提到的一些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等。

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是:有些孩子在做笔记的时候,会通篇写,可能老师讲到哪里,他就写到哪里,一堂课下来会写得满书都是,等到后面复习的时候,其实是抓不住重点的。

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老师说了什么,孩子就要立马记下来。其实一课堂的时间很短,只有40分钟,如果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动笔,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深度挖掘孩子思维的时间就会少很多。

武侯实验小学的胡艳老师强调:“课本上的排版都比较密,能够给孩子们记笔记的空间十分有限,如果长篇大论地写,书上会乱七八糟,因此一定要去关注老师的板书。现在很多老师都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记笔记的能力,但凡是老师在板书当中去重点强调的,大多都是一个精简的、重要的知识点,就需要孩子们去做笔记了。”

真正会做课堂笔记的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课堂当中抓住老师的关键语句。他在课堂上听得很认真,老师说什么,他都能判断哪里是重点。那么不太会去抓老师关键语句的这部分孩子应该怎么做?芭德美际学校的刘桥老师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不太能区分课堂的重点是什么,容易走神儿的这些孩子,一定要学会去高效把握课堂上的这40分钟。我们在板书的时候,会经常提一句话叫‘老师提笔,你提笔,老师写完你比我写得更快’,去倡导孩子形成一个高效的课堂笔记的意识,让孩子在老师板书的过程当中,同步完成自己的笔记。”

课堂的时间要精讲,要多讲多练,但刘桥老师也强调这不是让孩子只从老师的话里,提取只言片语记下来就可以。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孩子需要去根据这个知识点,去练习不同的题型。所以记笔记只能是课堂当中练习的一个部分,而不能代替课堂的全部。

另一个关于笔记的误区是:认为在课堂上记的笔记越多就越好。但笔记越多,意味着耗费的时间越多,可孩子在课堂上,是需要去高效学习的。有的老师或家长会在一开始培养孩子笔记能力的时候,先给孩子一些符号,教孩子如何使用符号去记笔记。这样孩子就可以大量地去用符号代替长段的文字,提升孩子记笔记的效率。

当我们让孩子做笔记的时候,可以先给到他一些做笔记的方法,最开始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做,一定要有这个带着孩子做的过程。等到孩子跟着做了一两遍之后,他就会很明确地知道:第一,我可以选择在什么书上的什么位置做笔记;第二,我可以用什么样的符号做笔记;第三,我在写的时候,可以去选择哪些关键的部分去写,而不是面面俱到。

刘桥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们学校孩子的一些笔记。笔记上的那些生字的组词、题目旁边的提问,都是孩子自己在读书的时候,自己提前预习写下来的。孩子在家里面的时候,可能会用长的句子,因为他有这个时间去写,但如果是在课堂当中的笔记,孩子可能会用一个词去概括,就会写的比较简略,但是他自己读得懂。

课堂笔记永远是在课堂上,课前叫做课前预习,课后是学完之后的反思,课前和课后都不属于课堂笔记。那么不同阶段的孩子,他的学习会涉及哪些部分?我们在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时,他们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同阶段的孩子,记笔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分层级,课前课后需要做的准备也是不一样的。”

小学低段的孩子主要是课中,更多的是上课时跟着老师学习一些重点字词,因为对字词的理解,是属于低段孩子需要重点去学习的部分。

小学中段的孩子,更多的是对句子、篇章的理解,包括老师勾画的一些总起句、重点段落、文章结构等等。因此中段的孩子还会涉及课前的预习,比如对生字词的预习,对某些句式或者段落提出的疑问。到了课堂上,听到老师讲到关键的地方,就需要去抓关键词记笔记,在课文旁圈画批注。

小学高段的孩子,更多的是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听完老师讲授这篇文章之后,对比和自己预习时,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其中的知识盲点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笔记的内容。因此到了高段,孩子学完课文,一定要有一个反思的过程,也就是课后笔记。这时就需要孩子在课后自己再梳理一遍课文,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哪些新的疑问。

“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我们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们也会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通过对这篇课文新的学习,孩子有了新的认知、新的疑问,带着这种疑问,他才会去深度地思考,去找寻自己对课文更多的理解。而这个理解,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包括最后提出的问题也都会不同。”胡艳老师说。

“学霸笔记对普通孩子有借鉴意义吗?”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也给出了肯定答案。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拿着学霸笔记原封不动抄下来就行,而是要通过学霸们的笔记,去学习他们的思维。

比如有的小朋友确实基础很弱,学习比较困难,上课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么记笔记。我们可以先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先去模仿。可能上课他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记一部分,下课就可以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记的,然后誊抄下来。

学习好的孩子,他的笔记板块一定是分明的、有条理性的、逻辑是很清楚的,会分小点去梳理和呈现。孩子在誊抄的过程当中,就会慢慢发现笔记应该记在什么地方,笔记应该记什么内容,会尝试去设计自己的笔记排版。比如文章的左边空白可以写文章结构,右边可以写中心思想等。

通过誊抄的过程,孩子会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他自己在记笔记的时候,他的概括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也会得到一些提升和锻炼。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他会产生一些想法,等他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那个时候再给予他支持,可能会比一开始就高要求、高标准给到孩子那么大压力,效果会好一些。

成都某附属小学的李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现在都在落实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他对信息的感知能力都会有一些差别。所以对于不同的孩子,我们在任何方面,包括做笔记,也会对他有不同的要求。”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确实记笔记不仅有助于孩子增强记忆,更是辅助听课,提升课上注意力的好习惯。现在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具备这种意识了,他们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去圈画批注,这个颜色是代表我自主完成的部分,另一个颜色代表我在课堂当中的收获等。这样确实书上的笔记会更醒目,这个也是做笔记的一个技巧。

可是很多孩子的笔记往往会出现2个极端,家长们也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是过度追求笔记的美观。笔记做得很漂亮,排版清晰、序号整齐、内容完整,标题还会用精美字体加边框,但是这部分孩子往往只关注了排版,没有关注内容,自己虽然很努力地做笔记了,但实际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是截然相反,完全没有笔记。孩子在课上感觉自己能听懂就不做笔记了,或者迫于老师的要求,父母的压力,就随便记了几笔,课后甩在一旁再也没翻过。这样考前复习的时候,发现有些笔记明明是自己写的,自己却看不懂。老师当时怎么说的?这个词组怎么用?公式的使用误区到底是什么?统统没有清楚记下来,到时就只能干着急。

笔记再好看,也不能保证里面的内容能真正掌握,笔记一定是“实用大于美观”。所以当“记笔记的时间成本大于笔记价值本身”的时候,就需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了。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