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这么可爱下一句(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下一句)
导语: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
我今天推荐的这本书,简直萌翻!封面是粉红色的,非常少女心,内容呢,更是萌萌哒!这本《兔子小史》的主角就是——兔兔!
很多人认为嘴巴一直在动的兔子和老鼠一样,是一种啮齿目动物,其实不然,兔子隶属于兔形目兔科。最常见的兔子可以分成两个属——兔属和穴兔属,前者是野兔(hare),后者被驯化成了我们当个宝贝养的家兔(rabbit)。记住,野兔从来都没有被驯化,家兔放到野外不会野化成野兔,它们的区别很大。举个例子,“狡兔三穴”的兔指的是家兔,因为野兔不会钻洞,它只会在地上筑巢。还有“守株待兔”的兔,指的是遇到危险就慌不择路一通狂奔的野兔。
《兔子小史》是意大利作家达妮埃拉·特拉萨蒂的第一部作品。在书中,特拉萨蒂细数了世界各地的兔兔文化,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东方到西方,到处都留下了兔兔的印记。特拉萨蒂的男友——意大利知名艺术家鹿易吉·塞拉菲尼,担任了本书的插图创作,他还设计了妙趣横生的“兔兔文字”。
《兔子小史》插图
自古以来,野兔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为具有“神性”。埃及神话的大女神伊西斯、希腊神话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都与野兔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什么呢?因为兔兔的繁殖能力实在太强了,一窝接着一窝生,所以在许多古代文化中,它们常常与女性、生育、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
到了春季,公野兔四处奔跑、上蹿下跳地忙着找对象。它们的这种疯狂劲很难不被人们注意到,因此16世纪诞生了一句英文谚语——Mad as a march hare,疯得像只三月兔。这只发疯的“三月兔”,后来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白兔的灵感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母野兔有时比较暴躁,它们在没准备好生小兔的时候,会把毫不留情地把公兔打一顿。围观群众往往分辨不出雄雌,就觉得这是两只公兔为求偶互殴,其实是母兔怒了。
在咱们中国,最著名的兔子应该就是嫦娥姐姐怀里抱着的那只玉兔了。这只小白兔看起来像是家兔,但是,它更有可能是一只野兔。玉兔(也称月兔)的记载,首见于屈原的《天问》,而当时,地中海沿岸一代的野生穴兔还没有被驯化成家兔引入中国,直到张骞凿空丝绸之路,才送家兔来到你身边。
敦煌407号石窟 (6世纪)
而在丝绸之路上,“三兔共耳”的图案广为流传,甚至出现在英国的中世纪彩色玻璃上。在敦煌莫高窟,现存“三兔共耳”图案的洞窟有18个,从隋代持续到晚唐。图案中,每只兔子的左右耳分别与相邻兔子的一耳重叠,看似共用三只耳朵。兔子前腿奔、后腿蹬,各腾空而起、奋力追逐,既不能超越前者,又无法抛下后者,如是往复,循环不已。
叙利亚 陶器碎片(13世纪)
《兔子小史》还写到了兔子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形象。比如在作者特拉萨蒂的老家意大利,兔子是胆小、软弱的同义词,除此之外,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也都把性格内向的人比作是兔子。在我老家,形容一个人胆小不会说Ta“胆小如鼠”,而是“胆小如兔”。
法国人把放鸽子的爽约行为被称为“放兔子”,而在哥伦比亚,放兔子指的是在吃霸王餐迅速逃跑的行为;到了墨西哥,放兔子指的是显摆肱二头肌……还是在法国,如果说一位男士是“骄傲的兔子、勇敢的兔子”,那他一定是一个身形矫健、精力充沛的人,与我们的“动如脱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兔子小史》插图
在虚构世界,兔子大展身手。作家、画家、剧作家塑造的兔子非常受小朋友的喜爱,即便在成人中,拥趸也不在少数。除了之前提到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白兔先生,还有彼得兔、兔八哥、米菲、流氓兔等等各种兔子角色。我最喜欢的虚构兔子就是《爱宠大机密》里的Snowball——外表有多萌,内心就有多疯,《兔子小史》中有一章就是讲述兔子亦正亦邪的形象是怎么演变的。
《爱宠大机密》的Snowball
当你读着《兔子小史》,渐渐被兔子的文化含义迷住的时候,作者特拉萨蒂猝不及防将文字反转成“人类如何花式食用兔肉”。是的,书的后半部分就是吃兔兔!
地中海一带的人们素来有吃兔的习惯,比如希腊的克里特岛有一道传统美食,就是用柠檬汁腌制兔肉,配上酸奶和鸡蛋做成的酱汁。在拉丁美洲,人们非常喜欢吃兔,墨西哥甚至有一句谚语——若想不变老,兔肉要吃好。
咱们作为美食大国当然也是出现在吃兔的章节里了,“兔肉被认为有益于身体健康,对肥胖人士非常有益……中国对兔子的消费量占据世界兔子产量的30%左右,仅四川省一个省份就占据了这一消费量的四分之三。”
在书的最后,特拉萨蒂还附上了21道创意兔肉食谱,爱吃兔肉的朋友可以尝试在家做一做。兔兔这么可爱,一定很好吃吧!
那么,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兔兔对这个世界来说到底重不重要?特拉萨蒂写到,美洲土著阿尔冈昆人崇拜“兔神”,他们相信,正是兔子在一场大洪水之后重新创建了世界的秩序。
原来,是兔兔拯救了世界啊!
文/菡子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