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的历史变迁有哪些(兖州的历史变迁简介)
导语:兖州的历史变迁
兖州现在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区,但它在历史上则名声显赫,曾经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区域的名称,类似于今天的华北、东北这类地名。那么,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为今天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的呢?
一、作为区域名的兖州
中国上古时代,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九州”是早期华夏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西到陕西,南到长江,东到大海,北到河北的一带区域。而兖州就是九州之一,指的是济水与黄河之间的一篇地带,兖州之兖,本来写作沇,是一条河的名字,是济水上游的名字,所以把济水流经的广大地区称为沇州,即兖州。《尚书禹贡》上说:“济、河惟兖州。”济水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的河道现在被黄河所占据,即今黄河下游。古兖州大致相当于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与河南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泰安、聊城、濮阳、菏泽、济宁等皆其地。从地图上看,古兖州与今兖州差别甚大,今兖州根本不在古兖州范围内,而在青州范围内。
二、作为州——郡——县三级行政架构顶端的兖州
汉魏晋时代,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相当于今天的省,全国有十几个州,兖州是其中之一,其范围与古兖州基本一致。例如,东汉时兖州管辖陈留、东郡、任城郡、泰山、济北郡、山阳、济阳、东平八个郡国,郡下还有很多县。兖州的治所则几经变迁,先是治于濮阳,后迁昌邑(今属巨野),三国又迁廪丘(今山东鄄城县东),西晋时又迁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这时期,今天的兖州在当时叫瑕丘县,只是兖州下辖山阳郡(治所巨野)下面的一个普通县而已。
三、分裂时期兖州的纷更
西晋之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混乱,南北分裂。由于东晋南朝在南方设立侨州,故兖州开始有了南北之分。
南迁的晋室在南方设立南兖州。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恢复兖州旧地,遂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西兖州之西,是相当于东南的侨兖州而言的。
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滑台一带失守,兖州遂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又寄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元嘉二十年(443)废兖州,将其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兖州市),这是兖州第一次将治所设在瑕丘(今兖州所在地),从此,兖州与瑕丘结下不解之缘。
齐、梁时,山东又沦陷于北魏,瑕丘之兖州南迁到今淮安一带,称北兖州,南兖州依旧在广陵,这样南朝就有两个兖州。
山东地区入魏之后,北魏共设有三个兖州,有治于瑕丘之兖州,有治于滑台之西兖州、有治于谯城之南兖州。北齐时,南朝退守长江以南,南朝的两个兖州并入北方,分别改名为淮州、东广州,这时,北方还有三个兖州。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是变更纷繁,有东兖州、西兖州、南兖州、北兖州,还有乔兖州,不但管辖范围时常发生变迁,兖州的治所更是居无定所。但值得关注的有二点,一是兖州的主要管辖范围渐渐南移,基本固定在今鲁西南一带,且由于州的设立越来越多,导致州一级行政区管辖范围逐渐缩小,兖州也是如此。二是兖州的治所虽然经常迁移,但慢慢地开始固定在瑕丘县。
四、兖州治所逐渐固定于瑕丘(今兖州)
隋朝时,鉴于州越来越小,遂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把治所在瑕丘县的兖州改为鲁郡,西兖州改为曹州,南兖州改为谯郡。从此之后,兖州从一个类似省级行政区的州,变为一个类似今天地级市的行政区的州,管辖范围大大缩小。从唐至宋,兖州之名也多次兴废,但其治所基本固定在瑕丘,管辖范围也仅限于周边几个县。值得一提的是,瑕丘县在宋代为避孔子讳,被改名为瑕县,后又改为嵫阳县,因其境内有嵫山之故。明清时代,设兖州府,治所在嵫阳县,管辖周边十多个县,虽然比古兖州小得多,但在山东省也算得上一个大府了。
1948年7月,嵫阳县一分为二,城区改称兖州市,周边农村则称嵫阳县。1962年1月,嵫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至此,嵫阳县的名称为兖州取代,嵫阳之名退出历史舞台。
兖州一名的变迁,反映了几个问题,第一,管辖范围逐渐缩小,由一个大区域,变成只管几个小县。第二,今兖州不在古兖州中心地带,而是古兖州东南角,古兖州中心地带在鲁西北与河南东部。第三,兖州之名逐渐取代了其驻地所在县城之名。不仅是兖州,古九州在后世也基本上都缩小为一个县城之名,而且是取代该县城本有之名的结果,如青州之于益都县,徐州之于彭城县等等。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